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媒体人观点 >> 正文

叶檀:A股要让一些人倾家荡产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2014-08-31     浏览:

  • 字体:

  媒体与做空者、监管者随时监督股价异动,一旦掌握信息造假或者内幕交易证据后,监管者严惩,动辄百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的和解费让造假者心惊;保护投资者为主的集体诉讼民事赔偿机制,天价赔偿让输得倾家荡产的造假者这辈子印象深刻。

   证监会掀起史上未有的在审企业打假风暴。

   司空见惯的财务专项检查被市场关注,人们将此视作测量证监会打假决心的试金石,证监会官员的表态与严密的步骤显示,他们不愿意此次树立信用的行为被玷污。

   证监会此举显示他们基于信用上的监管理念是正确的。信用是金融市场的基础,财务数据造假谈不上信用二字,围绕造假公司的高定价都是欺诈。

   目前一系列行动均剑指发行市场上一直被诟病的财务信息失真、虚假及欺诈发行上市。严惩失信,从严惩造假上市开始。此举可以起到一石数鸟的作用。

   首先,从现实作用上说,排队等待上市的882家公司通过财务筛选,数量可能减少一半,疏通巨大的上市堰塞湖。

   其次,严惩造假上市,可以减少上市新政的反对者。证监会严惩造假公司等市场顽疾,地方政府不仅袖手旁观,反而在力保壳资源、拒绝法律惩处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些涉嫌造假上市、业绩变脸的公司,原始限售股东早已抱着大笔套现资金逃之夭夭。而国美电器小股东维权结果显示,希望以巨额民事赔偿严惩造假,在目前还是一场春梦。

   第三,培养公司与机构自律,检查市场信用情况,为上市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市场化改革铺平道路。

   与其他改革一样,股票市场改革所受掣肘较多,举步维艰。尤其是在退市制度方面,仍然沉浸于重组股中的投资者,成为退市制度的巨大障碍,彻底取消重组又不现实。在种种掣肘之下,我们看到退市制度推出后,真正重拳出击的是造假上市还未形成壳,谈不上壳资源,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阻碍要小得多。

   财务专项检查风暴是严厉而具专业力量的,业内人士无不小心警惕。首先是企业、中介机构自查,而后是监管者抽查,证监会将成立15个小组,选择20至50家在审企业进行重点抽查。证监会要求首发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严把信息披露质量,坚决遏制虚假信息披露行为。检查中发现财务造假、利润操纵等明确线索的,将转稽查部门做进一步调查;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终止上市还是小事,可怕的是上了证监会的信用黑名单,专业前景毁于一旦。如果真能树立上市信披准则,将能垂范于未来市场。A股市场不缺规则,缺的是执行力。

   虽然打击造假总比不打击好,但是持续打击造假需要制度支撑,需要市场力量的支持。否则打击造假上市成为走过场,市场价值核心不会改变,造假者在蜇伏过冬后,重新茁壮,更可怕的是,那些制度性造假、特批上市的企业,堂而皇之登堂入室。

   美国如何对付造假?媒体与做空者、监管者随时监督股价异动,一旦掌握信息造假或者内幕交易证据后,监管者严惩,动辄百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的和解费让造假者心惊;保护投资者为主的集体诉讼民事赔偿机制,天价赔偿让输得倾家荡产的造假者这辈子印象深刻.

   我国台湾地区如何做?先上柜交易而后上市,目前我们已经在学习这一做法,做大新三板市场。这个巨大的蓄水池可以容纳数万家企业,监管层鼓励企业进入新三板,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转板。新三板没有溢价、交易平淡,造假上市亟需资金的企业会脱去油彩露出真容,企业很不情愿,他们宁愿等待漫长的上市也不愿意入新三板不过,也许很快,他们必须到新三板接受考验。

   做空者、大众与专业机构同时监督,严惩,保护投资者的民事赔偿制,加上新三板的考验,有这几道坎,能够上市的公司造假概率极低。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