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区人大代表、澳门归侨总会副会长刘艺良是从澳门回归伊始就连任全国人大代表的“老代表”。自第九届人代会以来,刘艺良为国家和澳门特区的发展提出了多个可行性的建议和议案,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有效解决。今年两会期间,作为推动“粤澳合作”的重要人士,刘艺良又带来了多份建议和议案,准备为粤澳两地的合作发展献计献策。
北京的三月,乍暖还寒,见到刘艺良的时候,他刚参加完澳门团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全体会议,虽然只有12个人,但澳门代表们的发言都准备得十分充分。刘艺良表示,人数少,不能偷懒,也没法偷懒,这次上会,他又带来了关于深化、细化《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一揽子建议。“因为区域合作的范围很广,包括内地跟澳门如何加强合作,特别是粤澳合作。粤澳合作最重要的是珠澳合作,其中一个就是说要在经贸、文化、旅游、会展、环保、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口岸通关便利(方面)的一个合作,特别是在《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如何在这方面加强合作的广度跟深度。”
刘艺良说到的《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11年3月签署的。在协议中,“横琴”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横琴岛的开发,框架协议明确了粤澳合作开发横琴的基本模式。如今,2009年挂牌成立的横琴新区在经过三年的努力后,已初步实现“三年大变化”的目标。刘艺良表示国家及各级政府都相当重视横琴开发,随着环岛东路在去年底的全幅通车,横琴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横琴下一步的大发展奠定基础。但是,他也表示,在看到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关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横琴的一些准入目录,包括细化政策,包括关税等一些优惠政策还没有出台的话,就变成很多还在观望,但是前景大家是看得很好。澳门社会关注得最多的就是中小微企业如何进去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通关便利的问题,还有一些细节比如澳门的汽车进入横琴的时候怎么管理等问题。”
口岸建设及通关便利的问题,是刘艺良重点关注的方面,这次他专门针对拱北、横琴等几个与粤澳合作相关的口岸提出了改扩建的建议。他说,拱北口岸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第一的陆路旅客口岸,连续两年进出境的旅客都是9000多万人次,平均每天达到26万人次左右,节假日在30万人次左右,口岸的年检楼是1999年落成的,当时设计客流量仅为15到20万人次,换言之,拱北口岸每天都在超负荷运作,而横琴、湾仔等口岸由于需要分流拱北口岸的压力,在节假日期间也是不堪重负。刘艺良在前几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就对口岸的改扩建提出过建议。“中央跟广东省政府已经支持珠海政府在改扩建口岸年检楼,但是已经很多年了,按我们去年提出的建议,海关总署给我的答复是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了,现在就是内部的设备安装,我们希望今年上半年能够启用。”
此外,刘艺良还建议逐步落实24小时通关的安排,尽管一步到位实现拱北口岸24小时通关在软硬件方面均存在相当的难度,但在延长拱北口岸和横琴口岸通关时间正式实施前,可在内地主要节假日期间,适当将拱北口岸和横琴口岸的闭关时间延长1至2小时,以有效疏导出入境客流,打造舒适的旅行和通关环境。刘艺良还提出采取自动通关模式、增加边检人员等用于缓解各口岸压力的建议。“除了口岸建设之外,还要科技通关,多安装和采取自助通关模式,就包括安装一些比较现代化的自助通关通道,包括自助通关安装后,延长通关时间。现在因为拱北口岸是7点到(凌晨)12点,根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希望能延长通关时间,到24小时通关,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粤澳合作的发展前景,刘艺良信心满满。他说,即将于2016年落成的港珠澳大桥,将使两岸三地成为一个交通便利的城市圈、经济圈。依托《粤澳合作框架协议》里所提到的粤澳合作的模式,双方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这些理念上去合作,珠港澳各自优势的发挥就更强了。“澳门的新兴产业,包括文化产业,另外一个就是打造澳门服务平台,澳门有个很强势的服务平台就是葡语系国家的服务平台,这个是他的优势。新兴市场葡语系国家,虽然他是占了两亿多人口,但遍布四大洲,珠海可以充分利用澳门一个自由港的优势,一国两制的优势,跟葡语系国家的优势,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我们合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