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易人,郭树清先生与肖钢先生成为前后任,让人猜测证监会新政能否持续。只有相信中国将坚持改革、坚信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到了刮骨疗毒之时,证监会新政就不可能中止,无论谁上任,市场化的改革,都是惟一出路。
有媒体猜测郭树清由于在任期内力推改革,严审项目,暂停IPO,因此触动了既得利益阶层,郭树清先生名为调动实则离开证监会系统。这一猜测并无充分根据。事实上,履新的肖钢先生表示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郭树清先生严厉打击造假、内幕交易是任内最大成绩。根据《证券时报》的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6日,今年已有55家上市公司接到“整改令”,其中涉嫌财务造假的不在少数。对于失信行为的披露与严惩,对于上市与退市制度的改革,牵涉到巨大的利益分配,难度确实不亚于壮士断腕。
坚持法律、坚持规则底线是股票公平改革的第一步。
在新一届政府的记者招待会上,新任总理李克强展示市场化的决心,把法律、公平置于极高的位置,表示“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而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郭树清先生在证监会主席任内厘清市场规则,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就是对法律与规则的最大尊重。虽然这一改革难度极大,甚至遭遇到既得利益群体与某些利益受损的中小投资者的抗议,但面对如今的股票市场,业内人士都清楚,不改革意味着僵死。
郭树清先生领导下的证监会也做出了巨大的市场化改革努力。
市场化改革着眼于疏导,如通过推广新三板将累积的上市资源放入场外市场,如通过拟上市公司的审核强调准确的信息披露,以推动金融市场定价的市场化;另一方面,着眼于发展机构投资者、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境内外机构资金入市,建立理性而有信用的市场。政府退出订价之手,让市场通过公开、全面、准确的信息定价,这是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体现在市场化的定价与对内幕交易、造假的严惩中。
虽然郭树清先生是迄今任期最短的证监会主席,但其新政力度之大、对市场理解之深,令人刮目相看。
就在离开证监会的前三天,3月14、15、16日,证监会突击发布了7份与市场相关的文件,市场认为,这或许是郭树清的告别礼。其内容涵盖基金公司固有资金运用、QDII、基金风险准备金、非银机构基金托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证券公司股权激励等领域。其目标直指对市场风险的制度性管控,基金与证券公司的进一步市场化等、改变现行的激励机制。而所有这些任务,都是下一届证监会主席必须面对的问题。
肖钢先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年轻,不仅是其对外汇交易、信托业有感性认知,对于中国最具国际色彩的中行的管控,让人难忘的是其对金融风险的强调。
肖钢先生对于影子银行的风险格外关注,去年10月,肖钢公开撰文斥责银行理财产品是“庞氏骗局”,肖钢认为,理财产品、地下金融以及资产负债表外借款都可能会影响信贷流动健康,而在今年9月,他也曾提到中国金融业未来五年的风险在于“影子银行”,应该加强监管。虽然他部分肯定了影子银行的作用,但对于风险的管控,必然会成为重中之重。考虑到肖钢对于科技、IT手段,加强监管、加强风控,在预料之中。考虑到中行的国际色彩,证监会正在推进的国际化路径不会受到太多质疑。
技术手段的革新相对容易,触动利益的改革才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现在市场最为关注的是,对于证监会正在推进的实质性改革,对于最困难的改革,肖钢先生将如何应对?目前对800多家拟上市公司的审核,是否会持续,上市与退市的市场化与公平,能否得到进一步拓展?对于信息披露的改革,是否会成为改革重点?
无论是谁担任证监会主席,中国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股票市场的改革无后退余地,只能前进。让我们向敢于直击核心的郭树清先生致敬,并且寄望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