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算是开眼了,谁能想到银行间市场居然会崩掉!关于中国经济在今年出现危机的说法,网上更是满天飞。但在我看来,万事虽有可能,但今年要发生经济崩盘事件,可能性极小。原因在于两个,这次央行货币紧缩,是针对影子银行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定点打击,是蓄谋已久的行为,绝不可能是央行吃错药发癫,要商业银行陪着它一起裸奔。
这与其说是经济现象不如说是政治现象,这和企业新班子上马当年的业绩必然亏损一个道理——以前和今后可能的烂帐一次性亏到位,俗称洗大澡,然后若干年后的业绩才会逐步稳步走高,不然前任烂帐曝光露馅,这责任到底算谁的?此其一,其二,中国经济崩盘第一信号是房地产崩盘,其他领域地雷引爆,只能叫短期调整,不能构成三四年之久的衰退或者大萧条。为什么呢?因为房地产投资占据中国社会储蓄资源的三成以上资源,中国是全球房屋自有率最高的国家,同时目前城市居民家庭资产的七成以上都在房地产上。一旦房地产崩盘,就意味着中国最大行业领域的资源被错误配置了,相关上下游行业会因此倒下一大片,而同时中国人一夜之间都变穷了,自发缩减开支,这时,真正的信用紧缩周期来临了。
现在是老大们有意挤脓包,洗大澡,搞爆几个理财产品,让几家银行亏死,最终目的就是让地方上那些乱七八糟说不清道不明的基建项目停下来。逼着银行向中小企业信贷,别一个劲的对地方政府抛眉眼而已。这有效吗?短期内可能有效,以三五年左右时间的周期看,几乎不可能达到目的——除非财政体制改革。
这话怎么说呢?大家必须明白一点,就是地方融资平台大多数都是公共服务项目,本应该属于财政支出范畴,结果地方政府财政没钱,却从银行圈钱去乱折腾。这里面乱七八糟胡来的不少,譬如陶冬就说他亲眼看见信托公司融资的海南风电项目全是扯淡,因为海南那块压根就没风能,但信托公司却从中大发利市,连扫地阿姨年终奖都百万——这信托公司老大口味真重啊。但我们不能却因此认定,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都是这么操蛋。其实大部分都是地方五年规划里面早就筹划好的公共服务项目,本来是五年十年慢慢来搞,只不过这几年就着积极财政的东风,提前大干特干而已。譬如大家都说不厚督阵重庆,大搞特搞基建工程,是劳民伤财大跃进,但还得说句公道话,那钱大部分都被烧在公路等基建上了,有理无理,地方基建设施先进,是有利于经济良性增长和效率提高的。这是没问题的。
但麻烦就在于这里。中国财政是分税制。基建投资带来的效率增长,之后随之而来的税收增长,大部分都被中央财政拿走。地方上只能干瞪眼,基建投入的钱,是他们从银行圈来的,后面要还的钱,只能从财政税收上面找,但地方财政就是没钱。非但如此,一旦中央财政有所吃紧,地方财政更吃紧,因为中央从地方那里拿走更多。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营改增,表面上看是企业税率降低了,实际上地方营业税,很多时候是定额包税,也就说,税务局给企业一个额度,不管你今年赚钱赔钱,你缴纳这么多就行啦,事实上很多地方营业税率是打折的——放水养鱼的道理谁都懂。但改成增值税,原先暗中减免的税负这下真的变成实缴了,而地方税源少了一大快的同时,其他方面收费就更狠了,譬如北京律师营业税率一下子涨到47%,这纯粹就是不让人干活嘛。最后企业日子没法过了。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
聊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你逼银行不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短期内没问题,银行老总被拉去喝茶谈话,大家回单位统一思想掐死几家地方平台,再搞爆几家不听话的中小银行理财产品,但中长期看,财政不改革,地方政府还是要想办法从银行圈钱。道理很简单,财权和事权太不匹配,地方财政困窘之下,那是什么办法都会想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激增的时候,是2009年上半年,这个时候利率极低,也就是说我们尽管说地方烂帐严重,但实际上12万亿大部分的信贷累计问题其实并不多,性质并不严重。道理很简单,经济谷底玩杠杠做多,无论如何要比在顶峰用杠杠安全的多。目前的麻烦仅仅是地方财政根本不可能还银行贷款——因为其中很多都是无现金流的项目
简单总结一下:地方政府这两年拆借银行资金太猛,玩得太大了,中央老大要出手管一管了。最后结果无非是中央财政兜底一部分,地方政府咬牙扛一部分,银行出血割肉弥补一部分。今年经济很可能真给安信那帮大牛说中了,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因为老大一定要让它破,大破可能性不大,但一定要早破,不这样,后面烂帐全算他头上了。至于崩盘,这么说吧,现在银行间市场崩盘了,但债市还挺着,债市完蛋了,你要看楼市崩没崩,楼市没崩,就不会大破。至于股市,嚓,早就崩了,已经屌丝好多年,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