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汕头开埠 潮商崛起

    来源:潮商    作者:罗堃    2014-08-27     浏览:

  • 字体:

  北回归线上,南海滨皋,有山翼翼,有海滔滔;三江汇聚,百贾结茅。此汕头形概,向为岭东门户,商贸强豪。

  (广东省)汕头,最初为一个渔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天津条约》修定,其时初划潮州为通商口岸,但由于潮州城区民众的强烈反抗,使得外国人主动放弃在潮州城区贸易,改而选择了相对安全的汕头为通商口岸进行贸易。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九(即1860年1月1日)潮海关在妈屿岛成立,美国驻华公使华若翰之弟华为士被任命为潮海关第一任税务司,而俞恩益被清政府户部任命为潮海关第一任海关监督。至此汕头正式开埠,成为全国第三个、全省第二个设有海关的口岸。汕头开埠后被纳入西方国家与清朝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条约体系”,美、英、法、德、日、俄、荷、比等国家,凭籍其超经济权力,先后在汕头设置领事馆,迫使汕头被动开关和协定关税,与其建立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并直接控制汕头海运,将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引发出潮汕地区经济社会一系列重大变化,加速了潮汕近代化进程,近代潮商的崛起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汕头开埠前期,潮商由于受到西方商人资本的威胁和挑战,其经营虽然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和不平等、不公平的竞争状态,但由于潮汕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及其在历史的演变过程所积淀的基础和条件,依然使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潮汕以往长期具有的海运背景和深厚的经商传统,潮人在历史上通过一代接一代摸索经营所积聚的经验、资本和人才,都仍使潮商在汕头开埠前期具有一定的实力,另外潮商大部分都是出生于本地,均熟悉潮汕的情况,而他们在以往长期的谋商过程所开辟的商路和建立的市场网络,在汕头开埠以后并未受到明显破坏,汕头开市通商又带动海上运输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在加上潮商在以往长期的谋商过程,通过不断与大海搏斗,与外界频密接触,一般都具有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百折不挠、奋发进取的勇气,而且逐步开阔了眼界和视野,造就了经世致用、机敏好学、精明灵活和善于观风察浪、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精算巧干等品性,这些经过代代相承,都深深地溶印在潮商身上。因此汕头开埠前后期,潮商尽管在面临很大风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凭藉其特有的地缘和人缘优势,以及祖宗积攒留下的精神财富和从商经验,在经营上仍得以不断获取扩展,并在实际营运过程迅速汇集和壮大起自身的力量。

  由于不断受西方商业文化思想的熏陶,潮商在各地的经济活动已逐步形成传统和西方双重文化特色,使他们的商业活动均能较好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吸收能力,使潮商具有冒险进取精神和开拓性、闯荡性及善谋略、通权变、不苟取等秉性、特点。同时,潮商在各地经营,仍普遍保持着对乡土的强烈认同,都具有思根报本的桑梓情怀和恋乡情结,他们在回家乡兴业投资、举办各种公益事业,实现其热爱故土、眷恋家乡、报效桑梓的热切愿望,这些举动也极大的促进了当时汕头城市的现代化和潮汕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