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媒体人观点 >> 正文

陆挺:“钱荒”对中国经济弊大于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2014-08-27     浏览:

  • 字体:

   在银行间市场短期流动性危机爆发又平息后,7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其解读,就货币政策、理财产品监管等关键领域进行详尽说明。

   这是6月“钱荒”过后,国务院就相关领域发布的首个公开文件。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5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可以看出文件中很多包括理财产品、货币政策的阐述是对此前银行间流动性紧缩的回应,而“求稳”则是文件表达的最核心意见。

   他认为,6月的银行间市场信贷紧缩对中国经济弊大于利,不利于中国新基准利率的形成及金融自由化,同时出现大型银行将恢复主导地位等问题。

   “《意见》有对6月政策拨乱反正的意味,奠定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求稳的基调,对金融市场有稳定作用。”陆挺表示。

   未来货币政策“求稳”

   《21世纪》:《意见》透露了什么样的具体货币政策信号?

   陆挺:《意见》中有关货币政策最核心的阐述为“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因经济增速放缓转向宽松,也不因当前一时货币增长较快而转向紧缩。”这个表态,尤其是后一部分“不因一时货币增长较快而转向紧缩”的说法,明显有回应6月市场普遍预期的意味。这句话表明,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既不会有增量,也不会转向紧缩,具体讲就是维持现状。

   《21世纪》:除货币政策信号外,在此前银行间市场波动的背景下,还有哪些信号释放?对于此前的流动性危机有怎样的回应?

   陆挺:“求稳”是此次文件的核心基调。6月份银行间市场是剧烈波动的,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出现了判断误区,认为完善中国市场必须要断腕式、危机式的改革,甚至有些人认为此次调整是中央直接的政策意图。

   回顾6月的情况,当时很多人希望借流动性危机的机会,大力打击影子银行、整治地方融资平台,但我们认为这种调整是不能激进的。

   这次《意见》就有拨乱反正的意味,明确提出要稳定的思路,给下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奠定了基础。

   信贷紧缩对中国经济弊大于利

   《21世纪》:从6月的银行间流动性短缺到今日的国务院文件,理财产品都成为问题的核心之一。国务院此次表示将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引导银行将理财产品与贷款业务分离,把总体信贷保持在合理水平。这对我国理财产品发展释放出什么信号?

   陆挺:此次国务院表态基本延续了从3月份开始对理财产品监管的思路,同时重申了理财产品的发展将有利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理财与贷款分离的监管下,我认为理财产品将逐渐向债券基金转变,将以购买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这将与整个中国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互相促进。

   《21世纪》:6月份的“钱荒”在很多人看来是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你怎么看?

   陆挺:我认为中国金融改革重点是制度上的改革,核心是利率市场化。此前我们看到的是银行间交易方面的一些市场波动,我们认为这一波事件更多的是整顿,而非改革。事实上,我认为6月的银行间市场信贷紧缩对中国经济弊大于利,不利于中国新基准利率的形成及金融自由化,同时出现大型银行将恢复主导地位等问题。

   此次国务院发文对改革非常明确,与此前市场混乱不同,文件中提到多个改革层次,包括推动利率市场化、加强市场监管、加快金融市场建设等等。从利率市场化层面,我认为有监管的发展理财产品、债券市场等都将有利于市场化发展,此外,确立基准利率制度也非常关键。

   除金融领域,也对宏观经济调整作了明确说明,包括提出对在建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以及对产能过剩的企业分不同情况进行扶持等,整体调整和改革偏稳。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