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中国的奶粉市场是新闻最多的一个市场之一了,除了国产奶粉令人堪忧的质量问题以外,最近,外资品牌奶粉成了奶粉市场的新焦点,涨价、涉嫌垄断被调查,以及他们老谋深算的“医疗攻略”,即外资品牌奶粉对中国的大医院非常重视,通常他们在这些医院赠送自己的奶粉,或者从护士手上购买孕妇和产妇的信息,以进行奶粉推销。
随便找一家三甲医院看看,你就会发现,无论是产科的诊室还是楼道外墙,奶粉尤其是外资品牌奶粉商标的影子无处不在,他们向医院赠送了很多带有自己奶粉品牌logo的东西,大到一些检查仪器,小到计算预产期的日期表。而最关键的,他们向医院提供免费的奶粉赠饮,即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奶”,以培养婴儿对其奶粉的依赖感。在这个过程中,医院是受益方,因为他们省去了不少成本,因此默认了奶粉厂家的做法。
尽管中国一直在强调母乳的重要性,不仅到处宣传提倡,而且也出台了不少部门法规,但是效果甚微,生产商的违规推销处处可见。卫生部在1995年就颁布了《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2007年卫生部还颁布了一个《中国婴幼儿喂养策略》。但是,事实上,在大医院里奶粉厂家的销售策略依然是行之有效的。2011年,国务院法制办发布《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是对以前这些法规的一个新修订,其中加入了惩罚措施,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不得促销6个月以内婴儿母乳代用品,包括减价销售、赠送产品、礼品、样品,以及产品展示、积分回馈、发放产品宣传资料等。生产销售者违反规定的,将由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看到,违规成本依然是比较低的,不足以形成震慑。
实际上,奶粉市场的规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提高国产奶粉生产质量以外,如何规范奶粉厂家的销售也是现实问题。违规推销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外资品牌奶粉,在国内奶粉厂家中也存在。医院在其中的受益角色令其成为共谋,并让奶粉厂商屡试不爽。奶粉厂商在医院进行推广,给回扣以及给医院好处,类似于药品回扣,只不过,以药养医的做法成为普遍的现实而法不责众,而奶粉厂商给医院好处则是违规成本太低,罚款1000元到3万元,无论是对奶粉生产商来说还是对医院来说,违规的好处大过于不违规。
尽管《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加入了一些关于监督的新内容,即除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外,行业也需要自律,加大消协与社会监督。但是,坦白说,目前来看,这些监督都是比较无力的。这种普遍的现象,无法依靠几次运动式的部门联合督促执法来解决问题,如果真要整肃奶粉市场,提高生产商和医院的违规成本,是终极的手段。因为,除非其利益受损,否则,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