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鄂尔多斯这样的“债城”,只有过几年“紧日子”,厘清“三角债”,打通债务链条死结,才有可能盘活当地经济,回归正轨。
除了“鬼城”,鄂尔多斯又多了“债城”的名号。
近日,据报道,自2012年底开始,鄂尔多斯有的区政府,需要靠向大企业伸手借钱,才能给公务员发工资。有企业甚至表示,为了躲避当地政府借钱,打算把企业总部迁到其他地方。
目前,鄂尔多斯经济增速已经从当初的榜首,跌至末位。同时,财政收入大幅锐减,今年前五个月,财政总收入呈现急速的负增长,同比降低15.8%。这对于一个正在消化债务的地方政府而言,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最直接结果,自然是连公务员发工资都没钱。
鄂尔多斯的地方债规模,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无标准的权威数据。但据一些学者的估算,不管是4000亿元的偏高估计,还是2000亿元的保守估计,都是当地政府的难以承受之重。
2012年,鄂尔多斯的财政总收入为820亿元,较之2011年实现了3%的增长。但随着“三角债”大面积暴露,当地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这也是何以今年前五个月,财政持续负增长的直接原因。可以说,哪怕是以2000亿元保守估计的债务规模来衡量,当地政府的偿债压力之大,也可想而知。
有报道称,鄂尔多斯政府打算今年消化掉20%的债务,这意味着今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得用于还债。与之伴随的自然是财政支出的进一步收缩,截止到5月份,鄂尔多斯财政总支出累计完成133.8亿元,同比降低17.4%。虽然随着财政支出的减少,反过来会进一步恶化经济增长,但这却是让鄂尔多斯走向正轨,收缩杠杆不得不忍受的“阵痛”。
其实,短期来看,只有厘清了“三角债”,打通债务链条“死结”,盘活民间借贷、企业以及民众的资金关系,才有可能激活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民众也才具备消费能力。据了解,鄂尔多斯的政府债务中,企业欠款占据较大比例,包括工程欠款、各种保证金欠款以及向企业的借款等。这些钱还不上,民间的“血”就没法补充。
就长远而言,在债务得以化解之后,就特别需要当地政府,彻底告别以房地产作为支柱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好“羊煤土气”。这样,鄂尔多斯或许就能“复活”。而天量空置房的消化,更加需要发展思路的转变。
以此观之,鄂尔多斯政府现在需要设法改变当地的政策环境。只要吸引力足够大,相信会有不少人愿意去当地,不管是旅游、休闲,还是创业、就业。如此,“鬼城”、“债城”的帽子才能摘掉。
近两年,不少媒体都报道了类似鄂尔多斯这样的“鬼城”,比如郑州新区、江苏常州、湖北十堰等地,也开始出现“鬼城”的魅影。这些地方最终都得过上“紧日子”,还清欠下的巨额债务,才能回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