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这个日子在中国A股市场上将留下一笔特殊的纪录。当天上午11点后,上证指数出现了快速冲高,瞬间摸高至2198.85点,与前日收盘相比,涨幅达到5.96%。中石油、工商银行等历来死气沉沉的大盘权重股忽然像被注入了高浓度的兴奋剂,短时间里直冲涨停板,而且冲到涨停的个股多达71只。长期处于熊市之中的A股市场,出现这种久违的急剧冲高行情,让投资者好不激动,纷纷四处打听出现了什么重大利好,是不是新一轮牛市启动了,眼明手快的投资者赶紧补仓,整个市场顿时处于极度亢奋之中。但是,下午开盘以后,市场有消息传出,这波行情是由光大证券的交易员制造的乌龙指行情,是交易员敲错了键盘所致。市场顿时回到了冰点,失望之极的投资者又纷纷抛单,导致下午的行情一路下泻,并最终以下跌0.65%告下收盘,那些补仓的投资者又被套得结结实实。
目前的舆论将这起事件判断为乌龙指事件,根据行情异动时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简单推算,光大证券的误操作使其在短时间里产生了5亿元左右人民币的损失。对于一家券商来说,这个损失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它向上海证交所提出申请,希望宣布这段时间的交易作废。但是,宣布作废就意味着已经交割的资金必须返还,然而这些行情尽管异常,却是由真实的交易组成的,鉴于当天的行情表现,与光大证券反向操作的另一方其实已经赚了钱,他们不可能同意作废并返还资金。因此,上海证交所否决了光大证券的申请,既然是乌龙指交易,那么肇事者承受由他制造的损失,吞吐下自己酿的这杯苦酒,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就这起事件来说,将其判断为乌龙指事件,还可能太简单了一些。证券交易中的所谓乌龙指,指的是交易员的误操作,由于交易指令都是通过电脑键盘输入的,交易员出现疏忽输入错误指令,从而导致出现行情异常是可能的。事实上,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A股市场上,这样的事情都已发生过多起。这里举一个比较说明问题的例子,2005年12月,日本市场上一位客户要求一家证券公司以61万日元的价格卖出1股J-Com股票,但是交易员输入了以每股1日元卖出61万股的指令,这导致J-Com股票快速下跌,这家证券公司为此承受了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乌龙指事件只是发生单个股票的单笔交易上,这也与交易员的误操作对得上号,但光大证券此起事件却并非如此。第一,有71个股票一起在瞬间出现涨停,误操作远超单个股票,说明这是一种大范围的行为。第二,观察当天股指的分时图可以发现,11点06分左右冲高后随即出现回落,但在11点20分左右却再一次疯狂冲高,说明这是一种有持续性的行为。这两个特征与一般乌龙指行情很不一样,因此,事件的真相,可能并不是乌龙指这一个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的。
一般地说,乌龙指事件的出现虽然会造成行情的大起大落,从而使一些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躺着中枪”,但考虑到上帝也有打瞌睡的时候,因此交易员出现这样的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可否认的是,资本市场是一个利欲横行的市场,其间充满了各种见不得人的利益交换,市场交易则可以为这种利益交换披上合法的外衣。因此,对于这起事件,我们有必要透过乌龙指的表象来参透其中隐藏着的玄机。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机构故意拉高行情接手某个特定的关系人的抛单,虽然机构自己出现了损失,但是关系人却因此而获得了巨额收益,从而构成一起“完美”的利益输送,但是这种利益输送手段似乎又与法律上行贿受贿的定义不相吻合,从而可以安然逃过法律的监管。
光大证券此次事件的背后是否存在这种勾当,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还不能匆忙下结论。昨天(8月16日)下午收盘以后,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其召开新闻发布例会上已表示,目前上交所和上海证监局正抓紧对光大证券异常交易的原因展开调查,这是一个必需的过程。证券市场有一个好处,任何交易行为都有数据“纪录在案”,如果有关部门能够从当天大量大盘权重股急剧拉升时的抛单入手,查一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这波异常行情中“意外获利”,再查一查他们与光大证券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那么其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就会暴露在阳光下,这起事件到底是乌龙指还是别的什么指也就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