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清理整顿未经政府部门审批而建造的小产权房的执法行动,正在山西太原轰轰烈烈地展开。太原市房地产监察大队最近兵分三路对22家违规预售的楼盘进行清查,并贴了封条。规划局一位人士对媒体记者说,这段时间他们光封条就印了3万张,已经查封了几千套房子,对不符合规划、用地等手续的项目一视同仁。(8月31日《华夏时报》)
太原出现的这股拆房潮,与新任市长耿彦波雷厉风行的“造城运动”应该有直接关系。这位在大同任市长期间收获了“耿拆城”之称的官员,到了太原以后,迅速给太原树立了一个新城规划,推行大拆大建,已经把太原搞成了一个大工地,而小产权房由于在手续上不齐全,当仁不让地成为“耿拆城”首当其冲的目标。
小产权房,主要指的是没有取得由政府住房管理部门统一颁发的房产证的住房。它通常分布于城市郊区的乡村地区,其住房建设用地不像城市里一样由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所有,而是属于乡村的集体所有,因此其土地在投入到商品房开发时,虽然也有价格,但远远低于城市地价,这就决定了其房价也远远低于所谓“大产权房”。
对于一直深受过高房价折磨的城市居民来说,小产权房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由于小产权房的用地越过了政府对商品房用地的统一部署,因此政府对此一直不予承认,不向这种住房颁发房产证,可谓是政府用以约束、钳制这种住房的一个“杀手锏”,这使得小产权房的业主处于一种财产不完整状态。
其实,城市居民愿意购买小产权房,并不是不知道它存在风险,实在是因为“大产权房”的房价过高所倒逼出来的。而“大产权房”的房价之所以高,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地价高。本轮房地产调控开展几年,效果很不理想,各大城市房价节节攀高的同时,地价也在步步走高,地价上涨已成为房价上涨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而地价之所以上涨,一是有地方政府在给财政资金创收的压力下产生的推动力,二是由地方政府控制的城市土地供应控制过严,土地供应总体上处于紧张状况。如此,我们就可以寻找到政府对小产权房持有严厉打击态度的一个原因。试想一下,如果小产权房放开,它将对城市现行的高房价形成有力的冲击,并且延伸到土地市场,使政府高价卖地的期待很难实现。因此,打击小产权房,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政府为了保护其卖地收益不受损失,但是这对小产权房业主利益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基于现实的尴尬,多年来政府对于小产权房虽然一直没有开出口子,但基本上采取的是听之任之的态度,将问题往后推。现在太原市政府以强硬姿态“围剿”小产权房,这与其他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报道所述内容来看,太原市的小产权房情况更复杂,有不少还在市区中心地带的城中村。这些小产权房形成的原因也许与城市外围有所不同,但它也反映了以前太原市政府对这些土地利用规划的滞后。在近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中,加大土地供应是重要的一个选项,不难想见,出现于城市中心的小产权房,与政府在供地上的拖拉有直接的关系。而当今天政府想起土地利用时,又无视这里已经建造起住房的既成事实,采用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封门,在业主中造成恐慌心理,这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即使这些小产权房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也需要在保护业主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再进行监管,而不是简单地叫业主去跟开发商打官司,引发社会矛盾。
小产权房的大量出现,是长期以来城乡之间二元化的土地管理制度产生的结果,也是房价过高的产物。购买小产权房的业主,绝大多数是城市里的中低收入者,他们明知这种住房连房产证都很难领到,但在房价的现实压力下只能选择这种产权不完整的住房。据称,目前全国各地的各种小产权房,已经高达60亿平方米,这说明小产权房已经积累成为一个牵涉面十分广泛的大问题,在房地产调控越来越深入的今天,小产权房的问题已经不能回避,政府必须采取务实的态度,为小产权房问题的求解寻找到对榫的钥匙。给小产权房一条生路,其实就是给老百姓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