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陈经纬和他的香港经纬集团都在第一时间捐款。在陈经纬看来,这种“危难关头见真情”的举动,是出于对同胞的关爱,“都是中国人,我只做了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经营企业,要尽力而为并量力而行;当社会需要企业出面时,我们同样不能盲目,也要做到尽力与量力相结合。”9月25日下午,来蓉参加华商大会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生意经”和慈善理念。
做“输血式”慈善去灾区投资需在商言商
事实上,几乎每次国内有地方受了灾,陈经纬都会对灾区采取“输血式”捐款。比如之前的汶川地震,陈经纬先捐了200万港元,后又捐了100万修建学校;今年的芦山地震,陈经纬捐出200万港元;8月汕头暴雨成灾,他再度捐出了300万元救灾。
陈经纬较少以“造血式”的模式扶持受灾地区,对此,他坦言,“同胞感情和投资实业是两回事。”陈经纬认为,同胞受灾时,我们有能力的要及时捐款,这是爱心,但若是到这些地方投资兴业,在商言商,很多条件是必需考虑的,条件不成熟一般不会贸然投资。
在陈经纬看来,做慈善和办企业一样,“要尽力,也要量力”,受灾了捐款是尽力而为,不贸然去受灾地方投资兴业是量力而行,二者并不矛盾。
有意向投资成都须找到匹配经纬的模式
1992年,陈经纬曾到过四川,那是他第一次来成都。忆起当年,陈经纬说,到了晚上,似乎只有一个锦江饭店是亮着灯的,其他地方都黑乎乎一片。而这一次来蓉参加华商大会,他感觉到了巨大的变化:到处鸟语花香,宜商宜居宜人,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但陈经纬也指出,成都发展的迅速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商业地产规模过大过量,“特别是零售业,要承受网络的巨大冲击,还有没有必要保持这么大的规模?”
陈经纬还表示,“一直有意向投资成都,但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机会。”他说,如果将来要进军成都,必须得找到匹配经纬集团实力的模式和机遇,“做企业,除了要尽力做好,也要量力而行,这也是我的经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