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语系毕业生“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塑胶行业,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为了践行心中的一个环保梦想,他以“壮士断臂”的勇气克服重重转型之痛,带领公司走上了新材料新能源领域薄膜制品的研发生产之路。这个勇敢的逐梦者,便是广东安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丹旭。
“安是平安的安,德是道德的德,力是合力的力。”这三个字,承载了王丹旭对自己一手创办的安德力公司的三个美好愿望——做一个制造高品质产品的平安企业,做一个厚德载物的良心企业,整合优秀资源,成就一番事业。
提起王丹旭的创业经历,其实颇有几分曲折。1991年从汕头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王丹旭因一时意气放弃参与毕业分配,成了当时同批唯一一个没有分配工作的毕业生。后来机缘巧合进了民航企业,工作几年之后,他不顾单位领导挽留放弃了安稳的工作,加盟一家塑胶企业,当起了业务员。而当时王丹旭并没有想到,正是这个选择,最终让他有机会走上了创业之路。
“我其实是被迫创业的”,王丹旭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来时,老板遭遇经营危机,公司被收购,“我们一夜之间成了没人要的孩子。”老板原来对王丹旭培养的设想成了一句空话,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涉足塑胶行业几年,王丹旭基本掌握了整个生产的流程及相关的技术知识,积累了很多客户资源,还学会了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感悟到作为一个老板精明、勤奋的人格魅力以及诚实、守信的为商之道。但现在回忆起来,最终促使王丹旭下定决心要自己创业的关键因素还是他发现自己花了几千元买回家孝敬父母的鱼翅居然是假货。“所以我一直对制假售假深恶痛绝”,王丹旭表示,他创业的初衷就是为了亲手打造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心企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王丹旭筹资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专业从事薄膜进出口贸易。2002年,公司投资一家环保产品企业,并将贸易公司注销,集中资源搞产品生产研发,到2008年,已经引进了5条生产线。就在公司日益走上发展正轨时,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到来,让安德力也像所有企业一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是坚持还是放弃,坚持的话是做原来的产品等待时机还是拓展新的商机,王丹旭又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通过市场调查和拜访一些行业协会的专家和高校学者,王丹旭发现,摆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实施转型升级要么被洗牌出局。这个时候,早在2002年便已萌芽的环保梦想突然在他的脑海闪现,王丹旭决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走新型功能性薄膜的路线,以生产无毒害无污染的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薄膜产品为开发导向,以代替进口产品为销售目标,实施转型升级。
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挑战的过程。开发新材料新能源,不仅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也意味着要放弃固有的客户群,从零开始。团队理念的不一致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进度受阻,对全面提升产品品质评估不足导致公司蒙受巨额损失……瓶颈一个接一个出现,素来“谋定而后动”的王丹旭对此早有充分估计,并以清晰的导向和目标一次次化危为机。目前,安德力已跻身国家高新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行列,并接受中国建筑玻璃协会邀请起草相关产品行业标准,公司自主研发的可降解薄膜获国家发明专利,还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及高分子新材料的开发,其终端产品被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所应用。
如今,王丹旭正带领安德力迈进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他的蓝图里,未来将形成一个以销售为龙头、以华南、华东、西南三大区域设立生产基地、以新型功能性薄膜为核心产品,生产基地主业清晰、优势互补的新布局,致力打造环保型新材料新能源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