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汕文化 >> 正文

“侨元素”在汕头随处可见

    来源:汕头都市报    作者:林彦恂 杨立轩 蔡晓丹 袁笙 林子海 林鹏    2014-08-24     浏览:

  • 字体:

   核心提示

   侨乡,是汕头一张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外乡亲与内地民众的交流来往日益密切,大量的“侨元素”成为汕头一道独特的景观——这里的公寓名为“华侨公寓”,这里的旅社名为“金砂侨社”,这里的公园名为“华侨公园”、“红头船公园”……走在汕头的大街小巷,“华侨”二字几乎随处可见,底蕴深厚的华侨文化在一座座建筑、一处处公共场所得以生动体现,成为侨乡的闪光印记。

   华侨公园——

   “旅人蕉”在汕

   扎根寄托乡情

   独具亚热带海滨风光特色的市华侨公园“因侨而立”。10多年前,由世界各地华侨馈赠的特色花木,带着侨胞们对家乡的思恋,在这里扎根。如今在汕头这片热土上长得花繁叶茂。

   很多汕头人还记得,1997年11月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汕头举行,那是国际潮团联谊会首次在潮人的故乡举行。市委,市政府由此决定兴建华侨公园,寄寓海外赤子对故乡的深情,弘扬潮汕传统文化和展示海滨城市景观。

   记者来到华侨公园,看到“鸿雁来宾”纪念亭中,主亭中间置一面石碑,正面刻有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会纪念碑文,背面刻有各侨团团长亲笔题名,这正是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会的主要纪念标志。

   漫步在侨林风韵景区,以热带植物为主的近千株花木郁郁葱葱,不少已成参天大树,恍然间有种置身热带雨林的感觉。1997年华侨公园建设时,泰国、美国、法国等地的50多个团体,向公园馈赠了法国梧桐、红棕榈、大叶榕、旅人蕉等各国和地区特色花木。如今,它们已深深扎根汕头这片土壤,成为一道色彩缤纷的风景,寄托远方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记者了解到,2011年,我市还在华侨公园侨苑矗立起著名侨界爱国领袖庄世平先生的塑像,以纪念缅怀庄世平先生长期以来爱国爱港爱乡、造福桑梓的高尚情操。近期,华侨公园将对塑像外部重新镀金,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侨博会的到来。

   红头船公园——

   地标建筑传承

   “红头船”精神

   位于韩江支流外砂河北岸的红头船公园,每年总有不少海内外乡亲及其子孙后辈们来到这里,欣赏矗立在园内的巨型石雕“红头船”,感受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昔年,潮汕先辈乘坐“红头船”远渡重洋,开创出一片潮人的事业;今日,它承载着满满思乡情,成为华侨同祖国联系的亲情纽带。

   澄海是“红头船”的发祥地。早在清代中叶,澄海樟林古港便是粤东地区对外“通洋总汇”,繁盛时间超过一个世纪。潮人移居海外创业,都从这里乘坐帆船出洋,这些船只因船头油刷朱红色而得名“红头船”。“红头船”,成为了潮汕华侨海外创业的精神象征,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团结、拼搏、拓展、创新、奉献”的进取精神。

   记者了解到,为弘扬“红头船”这一历史文化景象,1999年,投资2000多万元的红头船公园在外砂河北岸兴建,园内矗立的巨型石雕“红头船”,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船型石雕,由平台和船体两部分组成。该公园也成为澄海的一处地标性建筑。记者来到红头船公园看到,轩昂挺立的船头高十余米,额匾刻有“海不扬波”和“顺风得利”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辉映着“旭日波平”的浮雕。沿石阶登上“甲板”和船头,眺望远处风光,让人顿时心旷神怡。

   如今,红头船公园作为一个广场型敞开式的特殊纪念公园,集历史文化教育与悠闲观光于一体。除了当地的游客,每年总有不少海外侨胞带着子孙后辈来到红头船公园参观游览。今年春节后,20多名来自厄瓜多尔的澄籍华侨的子孙后辈们,就专门来到红头船公园,学习和感受“红头船”所展现的华侨文化。据了解,近段时间,“红头船”石雕进行了一次大翻新,以迎接即将在我市召开的第五届粤东侨博会。

   金砂侨社——

   华侨接待基地

   曾天天“客满”

   在老一辈汕头人尤其是老华侨心眼中,金砂侨社曾经星辉灿烂,30余年过去,曾是旅业“时代弄潮儿”的金砂侨社虽是老旧,但它依然铭记在老一代的海外乡亲心中……

   掩映在汕樟路中段周围林立楼宇中的5层楼建筑物,就是昔日风光红火的金砂侨社,见证了特区改革开放历程的金砂侨社虽谈不上什么“星级酒店”,但在30余年前,它其实就是汕头当之无愧的“帝豪”、“金海湾”,在接待海外华侨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金砂侨社的老职工们介绍,1980年金砂侨社挂牌成立,当时,汕头只有中旅社具备接待华侨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使来到汕头的华侨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金砂侨社应运而生,它也是当时最上“档次”的旅馆。侨社5层楼近300个床位,当时几乎天天都是住满,有时连走廊还得摆开床椅“加床”。侨社的取名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用“侨社”命名,使宾客特别是返乡的华侨有一种亲切感。其次,当时入住的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或外国友人大多是用港币或外币结账,为方便结算,侨社必须以“侨”当头,才能申请到外汇户头以结算外币。由于拥有这一优势,侨社当时还能向持有华侨证的市民供应一些如过滤嘴香烟、录音机等紧俏货。当时的金砂侨社,成了汕头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后来,随着历史变迁以及星级酒店的不断涌现等诸多因素影响,金砂侨社生存空间一再受到冲击,目前,该侨社的住客群主要是长途货运司机。尽管生意早已没了昔日的辉煌,但在侨社楼下大堂,仍然发出釉光的彩色地锦砖却印证了昔日的辉煌。

   华侨公寓——

   30年前曾经是

   高档生活小区

   在中心城区闹市内,有两个因“侨”而建的住宅小区——华侨公寓。30年前,市民若要在这两个小区购房绝非易事,因为当时购买,得使用外汇券。

   位于金砂路名都宾馆旁的金美街,有一个兴建多年的住宅小区。几乎每一名住在这里的居民都知道,在小区最东边,有4栋长期被赋予特殊“头衔”的住宅楼。这些住宅楼,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因“侨”而建的华侨公寓。楼高5层、老式门窗、水刷石外墙……今时今日看来,华侨公寓似乎显得有些残旧,设计风格也早已过时,不过若将时间往前推移30年,这里却是汕头为数不多的高档住宅小区。当年,华侨公寓的房价并不低,而市民购买时还无法直接使用人民币,而是需要兑换外汇券。

   就在这批华侨公寓建成后,另外7栋因“侨”而建的公寓也紧接着在市区东福路建成使用。比起金美街,当年的东福路可以算是汕头的郊区,小区门口还没铺起水泥路。即便如此,这一批华侨公寓同样属于高端定位,楼房面积从70至140平方米不等。一名至今仍居住该小区的老住户告诉记者,当年他们用外汇券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折合人民币高达7万多元,均价明显高于当时同片区其他楼房。

   如今,30年过去了,金美路华侨公寓所在的区域人气兴旺,东福路周边也逐渐发展起成熟的住宅小区,而这些当年因“侨”而建的公寓现在却少有华侨居住,大部分楼房近年来被陆续转售或出租。昔日华侨公寓的独特之处正被时间慢慢淡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批闪烁着“侨”光的建筑物,成了时代的最好见证。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