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而同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10月21日《人民日报》)。
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分别为6.7%、6.5%和6.8%,均滞后于同期GDP增速,相比较2012年9.6%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明显下滑。
居民收入下降与经济增速密切相关。从2011年后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季下降。从10%左右,下降到7%左右,最新数据是第三季度增速为7.8%。所有要素的分配"蛋糕"都来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增长,国民收入增长又决定了各生产要素分配关系。经济增速在下降,决定了国民收入中各分配要素收入增速都在降低,国家财政收入放缓,企业利润下降。
当然,包括居民收入增速也在下降。反应在具体微观经济活动中就是,经济增速下降背后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景气,无能力给职工增薪甚至出现解雇员工的状况。不但使得职工收入增速下降而且可能失去收入来源。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的增长。
但是,中国内地影响居民收入增速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且今年以来居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于GDP增速,反应的经济关系也不是居民收入受经济下降影响的因素。深层次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蛋糕"在各要素分配之中严重不公的现实,具体表现在劳动所得增速慢、所得少,而国家、资本所得增速快、所得过多。
就拿第三季度来说,在居民收入增速低于GDP情况下,全国税收收入增速同比增长9%,全国国有企业利润同比增速10.5%%,分别高于前三季度GDP增速的1.3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国家和企业从国民收入中拿的过多,居民拿的过少,这种严重的分配不公是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的根本性原因。
在中国内地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呈现较大幅度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1995年的67.3%降低到2007年的57.5%,下降近10个百分点,2008年金融危机后下降更加严重。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由1999年的59.7%下降到2009年的49%,大约下降了11个百分点。
我们不妨看一下美国的情况。美国过去几十年来,经历了石油危机、国债危机、金融危机、股灾、计算机革命、全球化、公司规模收缩和经济长期扩张等,但是自1960年以来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变动非常之小。一直明显地稳定维持在国民收入70%~75%左右的水平,即:美国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份额始终保持在3/4左右。高出中国24个百分点。着实令人惊异。
国民收入在劳动、资本和国家税收分配中的严重不公,劳动报酬收入占份额过低是制约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居民收入主要来自两大部分,一是劳动报酬收入,即工薪所得,这是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二是财产性收入特别是金融资产带来的收入,比如:储蓄利息、股息、债权回报收益等。一般情况下财产性收入比重最大的是富人阶层,中等收入者每年来自金融财产性收入非常少,况且中国内地中等家庭能够带来收入的财产特别是金融资产本来就不多。
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份额过低,是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形式,长期下去将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等政治性问题,而且,将制约一国经济的良性增长和持续性发展。
要素需求的性质之一是消费需求派生而来。消费需求决定了要素需求和投入,即:消费者需求决定所有的投入需求。企业的投入需求由消费者对其最终产品的需求间接地派生而来。这就是说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根本动力的原因。而消费是否强劲的根本决定因素是居民收入增长如何,主要是中等收入者的收入状况。美国劳动收入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保持在国民收入的3/4份额,也许是其经济长期保持强劲的奥秘之一。
这启示了:中国内地,在资源能源挖光吃干情况下,已经倒逼着经济发展动力必须转到消费驱动上,而要转到消费拉动上就必须提高居民、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经刻不容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