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潮汕人的铁路情结

    来源:中新网    作者:陈楚金    2014-08-22     浏览:

  • 字体:

   厦深铁路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快速铁路通道中杭福深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四年的建设,已在近日全面通车。厦深铁路自厦门北站引出,途经潮汕地区,设饶平站、潮汕站、潮阳站、普宁站和葵潭站,引入深圳,将潮汕地区与深圳、厦门连接在一起。由此联想到1995年7月20日全线贯通的广梅汕铁路,它横贯广东中部和东部,跨越17个市县。建造铁路,使潮汕地区陆地交通变得四通八达,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了城际间的距离。

   如今潮汕人在津津乐道“高铁”之余,当然也不会忘记昔年曾出现在潮汕大地上的三条老铁路。我拜访了几位高龄的原住民,打探这三条铁路,都说“有印象,还坐过”。査阅《汕头市志》,遂见记载“潮汕地区陆地交通,在铁路未开筑之前的漫长历史中,运输靠肩挑、畜力车、人力车、轿子等。清末和民国期间,先后筑潮汕铁路、汕樟轻便铁路、汕潮电车铁路等三条不同类型的铁路,初步改变了一些地段的陆运情况。”只是由于时局变化,这些正在营运的铁路都被迫拆毁。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曾经为潮汕人民作出贡献。

   潮汕铁路 我国最早的商办铁路

   “我国兴筑铁道,昉自淞沪铁路……而广东筑路之议,以潮汕为最先……至是年(1904年)秋,乃有潮汕铁路之兴筑。”为何要建潮汕铁路?谢雪影在《潮梅现象》一书中曾有如此记叙:“汕头在广东东南隅,适当韩江出口总汇,韩江上接梅河汀河,通闽赣贯潮梅,南流入海,具此形势,故潮梅及闽南各地,货物之运输,商旅之往来,咸集于此,且自开辟商埠以来,海外交通轮舶幅辏,不独为潮梅闽西赣南各属之咽喉,实亦我国南方一重要口岸,惟韩江河道,自潮安而下,歧流众多,而狭量浅,稍遇亢旱,舟楫往来,辄生阻梗……交通不便则地方生产无从振兴。”自从1860年汕头开埠之后,社会的变革,人们更加迫切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也就是修建铁路。“光绪十四年英商怡和洋行,欲承建此路不果。八年太古洋行呈请承造亦未邀准。三十年大埔人张弼士与粤督岑春煊商筑广厦铁路,因中英条约关系,勘测路线迭有变更,而开筑工程又以国家经济困穷,与战乱频仍,迄未实现。”

   1899年,闽广农工路矿大臣张振勋向清廷上疏《招徕侨商兴办铁轨支路》奏准,即邀立意在潮汕投资的印尼苏门答腊华侨张煜南回国商讨兴办铁路事宜。1903年12月,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奉准立案,从潮安到汕头修建潮汕铁路,汕头为铁路之总站。“所有测量工程,皆由日商三五公司爱久泽直哉承办。光绪三十年八月十九日兴工,至三十二年九月告竣行车,自汕头经庵埠、华美、彩塘、鹳巢、浮洋、乌洋,民国廿三年十二月增设枫溪至潮安,计长39公里……三十四年延筑由潮安城至意溪支线,八月竣工,长3.1公里,全路共长42.1公里……”该铁路是当时潮汕地区出入口货物的唯一铁路,故营业日旺,日均货运量约100吨以上。1939年,日军节节进逼,6月16日,国民党下令拆毁这条铁路。同月21日,潮汕沦陷,日军又将剩下的部分铁轨劫运到日本,潮汕铁路由此结束了经营33年的火车运输历史。

   潮汕铁路是我国最早的商办铁路,比起1906年美国华侨陈宜僖创办的28公里的新宁铁路早了两年,首创华侨投资办铁路之第一。

   汕樟轻便铁路 人力推行的小铁路

   肖冠英的《六十年来之岭东纪略》一书中载:“民国四年(1915年)春,大埔人杨俊如、萧亦秋等倡议敷设汕樟轻便铁路。募集资本二十二万五千元(光洋)。民国五年成立。名汕樟轻便铁路。七年开车……”这里提及的“汕樟轻便铁路”,“汕樟”两字因何而来?原来,杨俊如与萧亦秋原筹划这条线路自汕头铺轨,到澄海樟林为终点,然后再图发展,一直延伸到饶平黄冈,故取汕(头)樟(林) 两字。

   汕头至樟林约30公里,却横隔新津河、外砂河、莲阳河、东里河4条韩江支流,汕樟轻便铁路只能分段建设,河边设站,到站下车搭渡,过渡后又再换车前行。1918年先由汕头埠通车至澄海县下埔站,1919年延伸到外砂站,1923年再延伸到澄海站。随后又延至莲河站埔尾新乡,全长18.5公里。沿途设站近10个,总站设在今中山路的同益市场门口,故至今这一带仍被老辈人称为“轻便车头”。接着有金砂、东墩、浮陇、鸥汀、下埔、外砂、澄海及莲河等站。

   汕樟轻便铁路路基铺复线小铁轨,轻便车没有车厢,乘客坐座用藤竹等制成,形若肩舆,置于台车之上。底下装着4个小铁轮,后有两根斜木棍,上面钉着一条横木,由两个车夫手按横木,人力推动车走。开动时,后面的两个车夫推着车跑,当车走得快时,车夫便利用车走的惯性,站上车板的后边片刻,车走较慢时,车夫又下车来推动。这种车不论是运载货物还是乘坐均比走路方便,价钱也不贵,特别车坐2人,每里收费3角,普通车坐4人,每里收1角5分。

   其时的汕樟轻便铁路公司购置特别及普通车箱共200架,推车工人约180名,运载旅客和货物,初期甚旺,年盈纯利2万余元。1933年8月,地方政府以市区内不宜设立车站为由,着迁郊外,又因车轨横越中山公园前,阻碍交通,被限令拆除,至抗战爆发时,轻便铁路随之消失。

   汕潮电车铁路 连接练江水道

   民国初年,汕头、潮阳海道及练江水运发展缓慢,波及民众的出行、货运。1920年,潮阳县人陈坚夫、陈毅夫兄弟向政府申请兴筑汕潮铁路。获准后,定名为“汕潮电车铁路有限公司”,因为在初创铁路之时,陈氏兄弟己创办的“汕潮电船公司”属下的汕潮电船码头设在后溪,而铁路起点站将从后溪开始,故名。

   按照陈氏兄弟的计划,汕潮电车铁路“路线起自汕头对海之蜈田乡,经潮阳县城,东沿练江北岸,以抵与普宁交界之贵屿,全长一百华里(约合58公里),拟分三期完成,第一期资本额预定一百万元,因鸠股不易,资本大部分由陈氏兄弟负责,仅筑成由后溪经东山至龙井一段而已,长十华里(约合5.8公里),工程兴于民国十三年至十六年完成。行车车路为狭轨式,故称汕潮电车铁路。”笔者从有关资料获悉,建造汕潮电车铁路路基聘请上海2名工程师负责测量定线,由潮阳县城人、留学日本的工程师陈心余设计并负责施工。工程分3期完成,首期工程于1924年开工。全线从磊口起,经潮阳后溪、前溪、金浦、和平、铜盂、贵屿,行车时间与该码头电船配合。

   1927年,汕潮电车铁路通车运营,其时后溪至龙井共分4站,每个站票价统一价是6个铜板。全程24个铜板。电车运营头3年,获利颇丰。每日平均营业收入达大洋300多元,后因股东矛盾,加上广汕公路通车,旅客纷纷改乘坐汽车,铁路营业大受打击,连年亏损,1932年公司不得不停业。留下的窄轨,就由原公司员工自行维持。员工们造起4人推动的“轻便车”,利用惯性,一路推动,从后溪到龙井才1个铜板。手推轻便车大概营运了两三年。“二十七年(1938)倭氛日迫,全路奉命破坏,枕木多供燃料,一切器材移往贵屿,后迁兴宁,及中日战事结束,仍无力恢复,全部余产概行变卖,悉数摊还各股东。路基让租潮兴汽车公司,行驶县城海门间。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