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商声音 >> 正文

秋盛资源:困难户IPO疑团,业绩变脸内幕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4-08-21     浏览:

  • 字体:

  2013年初,证监会开始了号称史上最严厉的A股IPO财务核查专项行动,经过3个月的企业自查,已经有166家排队企业放弃了IPO。随着30家抽查企业名单的出台,轰轰烈烈的拟IPO公司财务核查自查阶段已经告一段落。

  上周,由平安证券所保荐的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秋盛资源”)也被列入30家抽查企业的名单中,证监会此前针对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核查重点在于检查拟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与此同时,证监会强调要“不断加大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虚假披露案件和欺诈上市案件的打击力度”。然而,秋盛资源信息披露也存在诸多造假,此前曾有知情人士曝其走私原材料,偷漏税款上亿元,而正是这上亿元的走私费用造就了秋盛资源的华丽的财务数据,这点也正是证监会所要抽查的重点项目,秋盛资源能否顺利挺过本次抽查,大家拭目以待。

  2012年3月19日,证监会预披露了秋盛资源中小板首发招股说明书,3月23日获得上会通过,秋盛资源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但自去年三月份首发获得通过以来,秋盛资源IPO一直未有进展,直至此次中签证监会抽查企业名单。秋盛资源主营再生涤纶短纤维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从2012年以来,国内纺织业已陷入低谷,再生涤纶短纤维行业现颓势,面对外界的质疑,秋盛资源此次募资仍欲大举扩充主营业务产能。

  原料走私,困难户业绩主要来源

  报告期内,秋盛资源经营业绩呈现快速增长,公司对业绩高速增长主要原因的归结为“金融危机后需求的快速复苏与公司产品的高毛利率”,笔者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从原材料价格来看,主要原材料PET废塑料每年增幅在10%左右;从人力成本看,公司2011年人力成本较2010年增长近75%,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公司的持续运营。

  近几年,再生纤维企业越来越多,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再生纤维行业相当不景气,再生纤维行业基本保持微利,甚至亏本。但是,广东秋盛近三年毛利率竟高达14.28%、26.15%、28.86%,根据向多家再生维纤企业了解,均认为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毛利。广东秋盛披露的销售价格并不比市场价格高,但毛利率高的离奇的主要原因是广东秋盛在原材料价格严重偏离市场。

  2011年,秋盛资源PET耗用平均价格仅为4771.12元/吨(不含税),而2011年PET瓶料价格基本维后在10000元/吨(含税)以上,根据行业相关人士了解,2011年度去掉标签打包瓶价格基本维持在6400元/吨(不含税),在加工过程中,扣除水份、瓶盖、杂质,成品率在80%左右,加上加工费,每吨PET瓶料成本在8400元/吨(不含税),含税价格在9800元/吨左右。而广东秋盛PET耗用平均价格仅为4771.12元/吨,不禁令人生疑。

  此前,据揭阳市普宁市占陇镇蛟丙坛村一名村民的实名举报,称“秋盛资源80%以上原材料通过走私进来”,据同行人员反映,多年来该公司每年走私偷逃税额高达几仟万元,通过原材料的走私及逃税行为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似乎更能解释在原材料和人力运营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公司仍能取得良好业绩这一疑问。

  负债累累,困难户举步维艰

  报告期内,秋盛资源营业收入分别为22,344.43万元、34,660.83万元、46,706.78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58%。同期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80.8万元、5768.73万元、8981.73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6.28%。同时,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10.54万元、3699.34万元、7983.57万元。

  对于净利润和现金流高增长,秋盛资源解释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较大,且与公司经营业绩增长不成比例。如果公司将来的经营性现金流未能与业绩增长相匹配,将影响公司的盈利质量。”

  报告期内,股东马义忠、马秋镇、杨丁周多次为公司提供担保贷款累计达12,130万元。同时,因“无法应付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公司在2009年、2010年分别向股东借款10,116.97万元、10,098.97万元,以补充流动资金。数据显示,2011年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为6280万元。

  发行人总共拥有5处房产,全部已抵押。此外,发行人拥有的“普府国用(2010)第特02131号”土地使用权已被公司向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分行设定抵押。这块地,正是此次募投项目之一“计划投资1.98亿元的的年产10万吨化纤棉新建工程”建设项目的用地。这意味着如果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其募投项目有可能无法按期建成达产,风险之大让人吃惊。

  秋盛资源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投资1.26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化纤棉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1.98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化纤棉新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600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上述项目实施后,再生涤纶短纤维的产能将达到20万吨,较目前产能扩大3倍。

  与此同时,涤纶纤维行业对宏观经济非常敏感,盈利波动性非常大。从去年第二季度就已经出现需求不振,而化工品价格到了去年10月中旬开始下滑,而且这一波下跌比较剧烈。尽管在2012年过了春节后,行业内有补库存的需求,但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依然不振。

  自2012年以来,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纺织行业陷入低谷,秋盛资源的同行龙头企业江南高纤复合短纤都已显现出颓势。据了解,江南高纤复合短纤即将退出再生短纤业务。这样一家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即将退出的领域,秋盛资源却要大刀阔斧的扩充产能,或许其IPO的实际目的并非扩充产能,而是圈钱“还债”。秋盛资源一旦上市,业绩必将出现大变脸。

  掩盖事实,困难户业绩另一构成

  招股书显示,秋盛资源2009年、2010年、2011年净利润分别为1480.8万元、5768.73万元、8981.73万元,实现了较快增长;然而其每股收益却分别为1.63元、0.87元和0.9元,2010年和2011年反而比2009年大幅下滑。

  事实上秋盛资源的利润高增长,靠的是过去三年不断增资扩张。2009年2月秋盛资源的前身——秋盛化纤注册资本仅100万元,而在短短不到1年半的时间内,注册资本暴增至9333.33万元,增长了92倍以上。2009年2月4日,秋盛化纤召开股东会,同意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变更为1000万元,其中,董事长马义忠认缴出资350万元、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马秋镇认缴出资250万元、董事兼总经理杨丁周认缴出资300万元。

  秋盛资源解释本次增资原因,是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除了自然形成的债务及向上述三人借入资金而形成的债务之外,未进行其他任何筹资,已无法应付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此后几次的增资原因包括,“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应付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公司仍不断向股东马义忠、马秋镇、杨丁周借入资金”,“为了改变负债经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在秋盛化纤注册资本变成7000万元之前,包括2010年4月23日的增资,每1元注册资本对应的增资价格均为1元;然而在2010年6月10日的增资,每1元注册资本对应的增资价格变为1.875元,注册资本也在最后一次增资后变为9333.33万元,股东全部为自然人。而让人意外的是,每次增资的价格拟定依据,招股书当中并未详细说明。

  秋盛资源高业绩增长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增资扩张,营业贡献并不大。从目前的形式看,秋盛资源欲大举扩充的产能已现颓势,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可持续盈利能力并不强。此外,连年高额的外债已令秋盛资源喘不过气,公司一旦上市,将上演业绩大变脸。

  综上所述,秋盛资源业绩的高增长并非依靠正常的营业所得,而是通过走私原料、偷漏税款及一次次的增资扩张所得,以此看来,秋盛资源一旦走上正常的营业轨道,通过审查进一步实现上市梦,其业绩可能面临大变脸。在下一篇文章中,笔者将根据知情人士的爆料,对秋盛资源走私及偷漏税款进行详细报道,及针对市场形势对秋盛资源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作进一步的剖析,为广大投资者揭开困难户IPO疑云,敬请关注。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