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约有10亿人将由中产阶级重归贫困行列,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发展中国家。
这是严峻的挑战。
据《金融时报》报道,亚洲开发银行将中产阶级的标准定义为每日收入2美元(已按购买力因素做出调整),同时,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日收入10美元是更加合理的标准。但是根据世界银行从122个发展中国家收集的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收入分配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中产阶级的日收入在2-10美元之间,被称为“脆弱的中间阶层”。2010年,全世界有28亿这样的中产阶级,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0%,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收入群体。据《金融时报》分析,2010年,发展中国家有9.52亿人的日收入为2-3美元,这一收入弱势群体的增长远远高于其他收入群体的增长。世界劳工组织表示,经济发展的放缓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已经凸显,2013年全球极度贫困的工人数量仅减少了2.7%,是过去十年的最低值。
经济增速放缓,脆弱的中产阶层重回贫困阶层。过去30年令人瞩目的扶贫成果同样是脆弱的,在货币注水时代与新科技时代,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巴西,有两大共通特点,贫富差距扩大、中产收入阶层收入水准下降。原因在于,无论是资本化投资时代,还是新兴技术时代,都有利于掌握投资技能、掌握新经济技术、掌握资源调配能力的极小一部分人,而大部分中产收入阶层,都是跟在飞驰火车后面的老牛破车。想想你的邻居靠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收益翻十倍,或者在大投行领高薪的事吧,说的就是资本时代的财富生成术。
今年以来最火的经济学著作是法国经济学家托马·皮克提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Capitalinthe21stCentury),认为标榜自由竞争、崇拜个人奋斗的资本主义在21世纪正退化为19世纪的“承袭资本主义”(patrimonialcapitalism),富人承袭的财富主导整个经济,富豪寡头随之出现。皮克提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都在扩大。美国为1%最富有的人收入占全体国民收入的20%,中产阶级不断萎缩,美国“梭子型”社会变为金字塔形……
中国官方统计数据令人欣喜,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反映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基尼系数下降到0.473,自2008年达到最高峰0.491之后连续5年下降。而其他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要残酷得多,甚至高到0.6,财富差距极其剧烈。引人关注的是,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低于平均数,说明小部分人掌握了大部分财富。
《金融时报》分析指出,减少贫困和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强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GDP增长迅速的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旦经济增速下滑,或者贫困标准提升,就会增加庞大的贫困人口。
2008年确定的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为1196元,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2009年继续实施上述标准,统计局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到2011年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贫困人口破亿。
我国财富分配、财富形成方式特点鲜明,中产收入阶层与贫困群体更加脆弱。
稍有不慎,或者天灾人祸,中产收入阶层就会滑入贫困阶层。曾经有研究称,中国年收入1万到6万美元的中产收入阶层为1.4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例约为十分之一。2014年,《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4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截至2013年底,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100万美元的大众富裕人群已达1197万人,较一年前的1026万人增加171万人,这些上层中产群体也即金领约占总人口0.8%。
财富的形式固化于房地产,其次是股票。根据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与调查研究中心的数据,城市家庭资产中占比65%的是房地产,农村占比54%,其次是股票形式,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一样大幅下挫,中产收入阶层的账面财富将大幅缩水。
成为铁打的中产收入阶层,就个人而言,需要全家人都有健康的身体,过硬的技能,看穿骗术还能增值的投资方法。就国家而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离不开经济发展,对个人财富与个人能力的尊重,以及公平的财政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