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揭阳港

    来源:揭阳日报    作者:彭妙艳    2014-08-19     浏览:

  • 字体: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揭阳,有着历史悠久、交流活跃的两个港系。一是以神泉港为中心的惠来港系,一是以榕城港为中心的揭阳港系,这是许多沿海地区所不可企及的。

   惠来港作为一个节点,许多文献与研究文章都有提到,只是发掘不深;揭阳港很少有研究文章涉及,但实证表明,它的持续性、繁荣程度非但比之惠来港,甚至比之邻近地区有名的港口,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揭阳过去只是潮州的一个属县,许多事实被冠以潮州之名表述,所以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所以,借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正本清源,以文献和实物为证据,还揭阳港历史本来面貌,并发挥其在新一轮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显得十分迫切。

   上面所说的揭阳港系,是指下至榕江出海口钱岗,上至榕江南河深坑(今揭西金和,普宁里湖接壤处金里大桥一带),以及北河中游山湖(今揭东玉湖)一带的“丫”字形总长不下百里的黄金水道。沿江有钱岗港、青屿港、炮台港、榕城南北港;神前(在梅云厚洋)港、棉湖港、洪阳港、里湖港、深坑港、城头港、新亨港、玉湖港等。南北河最末端的深坑码头、山湖码头,都有实物存在或者遗址存在。郑成功部队在揭阳征收粮食时,其庞大船队就由炮台一直延续到深坑一带。而在唐以前,这里则是一个烟波浩渺的内海。各港口、码头都在这内海的湾澳处。就是到了清代,虽然中上游已积聚成为低海拔平原,但是地都青屿以外,仍被目为海洋。这是地方志上屡记不鲜的。

   明以前揭阳港的对外贸易,姑且不究,就是清康熙二十三年海禁重开以后至乾隆末期七八十年的繁荣情况,就可见其一斑。

   一是自榕城至钱岗,分别设有县城饷关(在北门外)、炮台海关、青屿口、钱岗口大小4个口岸海关。这是乾隆《揭阳县志》有着记载的史实。该书涉及相关赋税时,有云:“其自外至者,必经炮台海关搉税”。而地都钱岗,至今仍存“口铺”的地名。这些说明海关这种与对外贸易直接关系的国家机构在揭阳存在过。著名南海地理专家陈佳荣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唯综观历史,粤东一带自宋到清代中期,并未正式设立过市舶司或海关”。今以揭阳县之校之,则说法之不成立可见。

   二是海上航行和商业保护神庙宇的建设,主要有三类:南海神庙、天后宫和关帝庙。揭阳港系的南海神庙一处,在揭东新亨;天后神庙众多,榕城有3处,沿江各口岸如金坑、乔林、大连等都有;关帝庙榕城有2处,炮台有1处。根据现存乾隆中期重修揭阳北门关帝庙、天后宫的碑刻可知,当时这些庙宇都是由着揭阳港从事对外贸易的商行所捐资修缮。其中南门天后宫则由“各洋商”合建。这是全国唯一的由洋商合建的天后宫,它反映了乾隆初期在揭阳港从事贸易的“洋商”队伍已成规模,大有建庙的需要与条件。可以说,南门天后宫就是揭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揭阳节点的象征。它表明作为黄金水道榕江河口港的揭阳港,洋船的纷至沓来已是正常现象,是证明揭阳对外贸易十分活跃的品牌性文化遗存。

   三是从事外贸需要的商人会馆的建设。至清朝末期,揭阳港中心所在地榕城,共有各地外贸商人所建会馆3所。其一是由南门天后宫改用的“潮普会馆”,由潮阳、普宁的商人使用;其二是又名吕祖庙的“龙华梅兴蕉平埔丰八属旅揭同乡会馆”(简称“八邑会馆”),在一中西侧,是兴梅客籍外贸商贾所建;一是北门外“饷关”附近,果子池东侧的“棉湖糖商会馆”,两层西式楼房,为棉湖糖商所建。

   揭阳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有些已被拆除或改造,有的旧貌依然。采用适当措施,予以保护或恢复,借以再现当年对外交流的盛景,可以结合榕城旧城整治或古城游项目开展。

   在粤东,有这么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史迹的,只有揭阳港。我们应予以足够的珍惜,适当保持和开发,以有利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与可持续发展。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