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商声音 >> 正文

李东生浅谈TCL蜕变史 国际化是必由之路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作者:     2014-08-17     浏览:

  • 字体:

  TCL李东生在企业经历许多个转型之后,依然喜欢在某个安静的时刻,沉思或是总结过去。TCL李东生在看到深秋的日本东京湾静谧、安详。透过酒店的玻璃窗,遥望横跨东京港的时候感慨万千。TCL李东生回忆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每年我都要去东京的秋叶原好几趟,上那儿搜集家电产品图片,拍些最新产品的外观照片,看看人家怎么做产品。”

  TCL李东生坦言:“当时,TCL刚进入彩电产业,研发能力有限,‘偷师学艺’是新产品开发的主要途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TCL早已告别了模仿日本企业的阶段,与它们之间的差距也大大缩小。

  对法国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的跨国并购,让TCL站在了国际舞台上。十年国际化道路,TCL磕磕碰碰,披荆斩棘,终于挺过了“差点万劫不复”的那段日子,正稳稳地前进。

  1927年,“剧场之王”格劳曼在世界电影之都好莱坞修建了一座具有东方建筑风格的剧场——中国大剧院。2013年初,TCL买下其十年冠名权,中国大剧院正式改名为“TCL中国大剧院”。TCL向美国人敞开了另一扇展示中国精彩的大门。

  回首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家电企业逐步取得了国内市场领先的优势。不过,如何扩展新的市场空间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共同命题。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企业将无缝拥抱中国市场,中国企业若固守本土将难以与外资企业抗衡,所以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由之路。

  TCL可以说是最早看到这一趋势的中国企业,也是最早一批实践者。早在1998年,TCL开始在东南亚地区寻找机会,并收购了越南陆氏同奈电子公司生产电视及数码影碟机。

  在培育国际品牌方面,并购也让TCL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高。2013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TCL智能电视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和美国消费者的关注。此外,TCL彩电和手机在海外不断传来好消息,增长高于国内市场,都与TCL海外推广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国际化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李东生强调:“在国际化道路上,TCL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下一步,TCL旗下各个产业将根据升级后的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改善和提高TCL品牌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通过系统的品牌运作,使TCL品牌内涵更清晰、形象更统一、价值有更大提升。”

  2009年11月,项目总投资245亿元的华星光电正式成立,TCL和深圳国资背景的深超科技分别出资55亿元和45亿元,各持股50%。两年后深超科技将5%和15%的华星光电股权分别转让给TCL和三星。2013年5月TCL又收购了深超科技余下的30%的股权,至此TCL持有华星光电85%的股权,成为绝对大股东,三星则持有余下的15%股权。

  2013年前三季度,华星光电实现营收106亿元,净利润14亿元。2013年9月,华星光电出货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5%,超越夏普成为全球第五,其中32英寸产品出货全球第一,在中国内地成为第二大液晶面板供应商。

  从全球市场来看,目前只有韩国三星和LGDisplay已量产大尺寸OLED面板。华星光电则已在金属氧化物、AMO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方面掌握了尖端技术。

  TCL对上游产业大规模的布局及大手笔投资,李东生这样总结:“中国企业要真正达到国际竞争力,必须要经历投资核心技术这一阶段。没有像华星光电这样的大投入就没有对核心技术能力的积累。面板、芯片是技术和资本的缩影,没有捷径可以走。”

  此外,因为智能电视能介入互联网,彩电企业拥有了可利用的千万用户资源,这些智能电视用户就像一个巨大但特征十足的群体,这些用户资源是内容商千方百计想得到的,而彩电企业恰恰可以利用这种资源。互联网的到来,让本来被认为“几近夕阳”的彩电行业转向了“朝阳”。

  2013年10月,TCL与美国巨幕电影放映技术及相关设备生产商IMAX订立了一份协议,双方设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开发、制造及分销顶级高端私人影院系统,并提供与戏院同步的华语及外语影片。这意味着TCL将触角伸向了高端私人家庭影院系统。

  李东生强调。“可以颠覆传统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思维,后者对企业的影响更为深远。”。

  “变化已经发生!”李东生表示,“TCL正在积极地改变。”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