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商声音 >> 正文

朱鼎健:革新与承继“且行且探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吴丹 张勇    2014-10-23     浏览:

  • 字体:

   朱鼎健对登山运动——在当下中国,这项无数企业家都跃跃欲试的英雄运动——的第一反应,是极度危险甚至有些畏惧。

   但身材可以媲美健身教练的这位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并不是一个保守的企业家,中国高尔夫产业的现状及观澜湖的状态也不允许他因循守旧。自父亲去世后,无论是已有的高尔夫业务模式,还是新增的旅游产业概念,他都做了很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质疑与争议声中,几个大项目在高杠杆运作下“且行且探索”。在他心中,创新是忠于使命的坚持。

   2014年可谓观澜湖的大考之年,集团将有三个大项目落成开放。除了与华谊兄弟、冯小刚合作的“电影公社”外,还有同样位于海口的“观澜湖·兰桂坊·海口”综合娱乐休闲项目,及“深圳观澜湖新城”大型商业综合体。这三个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落成后观澜湖员工人数会从目前的1.4万人增加至年底的3万人。

   这些项目的投资回报,不仅关系着观澜湖数万员工的就业、集团未来上市和家族兴盛的延续,更是一个“创二代”多年努力、要向在天堂的父亲证明自己的重要成绩单。尽管一直面带笑容,但朱鼎健的眼睛中明确浸透着他所肩负的沉重责任:“我所做的一切,目标都是只可成功不能失败的。”

   细水长流的坚持

   观澜湖在内地是以高尔夫球起家。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珠三角成为中国外商最密集的区域。长期在此做贸易的观澜湖创始人朱树豪以惊人的勇气与魄力,在深圳东莞交界的观澜镇开发高尔夫球场。

   朱鼎健至今仍深刻记得当时的艰难:“观澜镇当时是深圳18个镇中最贫穷的地区,我跟着爸爸冒雨从香港开车4个多小时才到达这里。当时这里全都是荒地,没水没电,是什么都没有。”

   创业过程中,朱鼎健看着父亲经历了合资伙伴的撤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爆发、SARS导致的大萧条,一步步走到《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全球最大的高尔夫球俱乐部。观澜湖将高尔夫+地产结合的商业模式发挥到极致,也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时光回转到2011年,全球第一大高尔夫球会观澜湖的创始人朱树豪在香港去世,业界哀悼。年仅37岁的朱鼎健从父亲手上接过整个家族的重担,真正走到台前。

   谈起朱树豪,朱鼎健神色肃穆,直言父亲的生病对他影响很深,甚至改变了他的很多价值观:“父亲生病的时候,我们家里人轮流看护,日夜操心。这种心情,没有遇上这些事情的人是不能体会的。这个世界上,金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真的。”

   朱鼎健非常注重健康与锻炼,无论工作有多忙,一定天天跑步,风雨无阻,过年过生日还要加码锻炼。而对于登山等在当下中国企业家中很流行的冒险活动,他态度则十分谨慎,非常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我看到很多报道登山和跑马拉松的负面新闻。不一定要老年人才会出事,很多年轻人的心脏其实都未必能负担起这样的极限运动。”

   朱鼎健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不大为外人所知的是,企业家中登山的翘楚英雄王石,在第一次登顶珠峰的时候也曾患上雪盲,几乎目不能视,下山后治疗了很长时间。

   朱鼎健觉得,领导者不一定非要靠征服山峰等大冒险行为去传达力量,平日很多细水长流的坚持同样可以鼓舞员工士气:“我目前没有计划参加登山活动。经过父亲的事情之后,我明白我的健康不只是我自己的事情,有太多人的生活与我的健康联系在一起。我要对他们负责。”

   作为继承百亿家族企业的长子,朱鼎健意识到无论运动还是做生意,都不能只靠胸口一个“勇”字。这也是当下中国财富传承至第二代,与开疆拓土的第一代在理念上的一个重要区别。上一辈的狼性传承和落在自己肩上“守业”重担的矛盾,也是新一代企业家需要平衡和思考的难题。

   追求卓越的创新

   然而进入21世纪,依靠高尔夫球场销售住宅的模式在中国已经面临很多瓶颈。朱树豪在海口拿下的2万亩土地如何转型落地,成为继承者朱鼎健的一大考验。

   别无它法,惟有革新。但革新并非革命,朱鼎健要延续着此前的成功去创造自己的卓越。

   在海口购买观澜湖住宅的人,90%以上都是岛外“候鸟”。朱鼎健根据这些人群的特点,思考如何为他们做精准的住宅社区配套,教育规划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能够背井离乡留在海南岛奋斗的人,年纪一定不会太大。对于他们来说,下一代的教育会是最重要的议程之一,反而养老医疗不会太过考虑。所以我们在观澜湖住宅区域专门引入华南理工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联合教育,全英教学,双文凭认证。要在海口吸引购房者,一定要精准照顾他们的需求。”

   在海口与华谊和冯小刚合作的“电影公社”大型实景旅游项目就是观澜湖转型的一个重要尝试。

   这个项目总投资55亿元,总占地面积1400亩,以系列冯氏经典电影场景为建筑规划元素打造的综合娱乐街区,呈现上世纪百年间的中国城市街区风情,包括1942民国街、社会主义老北京街和南洋街三条大街。项目配置了号称全球最大的8000平方米摄影棚,朱鼎健形容“比踢世界杯的足球场还要大”。“电影公社”首期1942民国街、大型摄影棚拍摄区和星光大道景区在今年夏天投入运营,开业仪式众星云集,更不乏政界要员的身影。

   不过虽然项目想法是新的,朱鼎健与冯小刚的交情却延续了十几年:“冯导很喜欢打高尔夫球,也喜欢跟太太一起来观澜湖充电休息,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认识他了。他拍了很多像《唐山大地震》这样著名的电影,但电影中精心设计的那些场景艺术最后都要被拆掉,总觉得十分可惜。有一次我们和海口市政府的朋友吃饭闲聊,觉得可以把这些电影实景在海口落地,观澜湖在海口的旅游产业项目也可以结合电影产业来做。然后冯导就将王中军介绍给我。”

   朱鼎健坦言并不了解电影产业,之前和华谊也没有具体合作。但他和无数成功的企业家一样,奉行“所有合作都是与人的合作”这一金字箴言。

   无论是观澜湖还是华谊,都出于对冯小刚的信任与“英雄所见略同”的商业理念,见面两三次就拍板投资。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涉及三方合作、投入巨资的大型项目,从构思到尽职调查、摸清所有法律条款到签约,仅仅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华谊兄弟今年迎来20周年,庆典就定在刚开业的海口“电影公社”。在王中军王中磊兄弟看来,公司上市后迎来新的转型,电影帝国的版图需要扩张到整个大娱乐产业。整个“电影公社”项目的投资,华谊兄弟旗下的实景娱乐公司持股35%,冯小刚工作室持有5%,观澜湖则是持股60%的控股股东。

   三方分工相当明确,冯小刚负责“高大上”的艺术指导,华谊兄弟负责项目后期引入剧组及电影产业,观澜湖则从申报、建设、验收到营销,进行“一条龙”包揽。

   电影娱乐构思是形而上的艺术,至于整个项目落地,光申请开工许可证、土地规划许可证等数十个证件就极其繁琐。整个项目从构思到开业,只花了大概两年时间,除了工作效率,亦可见观澜湖与海口的关系密切程度。

   至于“电影公社”商户的租赁,观澜湖准备按照类商业地产的操作方式。在朱鼎健的愿景中,这个项目未来的目标不只是旅游地产,还应该包括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植入:“如果剧组都愿意来,接下来就有很多相关配套可以做起来。比如群众演员学校,比如配合电影生产的音响设备,导演想租什么都行。很多东西不需要我亲自做,我把整个产业链引入海口,我想大家都能享受到企业落户的红利。”

   朱鼎健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让新生项目步入轨道:“现阶段是齐心协力先把项目做好,而且我们要突出的是富有历史时代感的老街和旅游元素。目前项目中还未规划到主题公园的部分,我觉得这个时刻不急,但是也不代表我们没有探索。就以观澜湖在海口的土地储备,未来要发展什么项目都是完全可以支撑的。”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