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担心的还是随着钢铁行业不景气加剧,可能波及银行贷款安全,贷款坏账迅速爆发。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钢铁生产企业,另一部分是钢贸企业。
最近,一篇题为“钢价跌至11年来最低,每斤1.6元等于白菜价格”的报道出现在媒体的显著位置。
目前,中国钢铁业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钢贸企业都在遭遇罕见的“严冬”,而且这个“严冬”似乎很长很远,至今仍看不到尽头。根本原因在于旧常态下形成的产能严重过剩问题。这种过剩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滑稽可笑、不敢对比、不可想象。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我国粗钢产能激增5亿吨,使当前的产能存量超过10亿多吨,一个唐山市的产能比整个欧洲还高。去年,全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4.3%,已连续3年低于警戒线。有分析认为,加上地下钢厂,全国钢产量在13亿吨左右。仅唐山2013年的粗钢产量就达810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占全球的5%,相当于美国的总产量。
如此严重的产能过剩,还停不下来。今年我国钢铁业严控新增产能,前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2%。然而,即便在如此严控之下,6月份我国粗钢平均日产量230.98万吨,创出历史新高。陷入越亏损越生产、越生产越亏损的怪圈。
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4万亿投资和9.56万亿元信贷投放的旧常态下上马的远远超过正常阶段需求的钢铁生产能力,其不可持续性从2012年红利开始消失后就暴露出来。房地产等对钢铁需求量最大的行业冷却下来,宏观经济回归常态。那么,在非常态下上马的钢铁产能必然严重过剩了。
拿什么拯救钢铁行业呢?压缩产能、兼并重组是不二选择,依靠科技创新,提升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能,“走出去”也是一条可行途径,一是走出去办厂,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发展中国家,钢铁业仍有很多机会。二是加大钢材出口,数量与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仅靠退税获得利润,也要坚持出口,渡过难关。
最令人担心的还是随着钢铁行业不景气加剧,可能波及银行贷款安全,贷款坏账迅速爆发。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钢铁生产企业,另一部分是钢贸企业。有统计显示,目前钢铁企业负债约3万亿元,其中一半是银行贷款。许多生产企业处在亏损状态,特别是钢贸企业贷款风险这几年暴露得最为突出。
客观地说,在此轮商业周期中,钢铁企业、钢贸企业短期内摆脱困境的可能性不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不良贷款的爆发。一定要谨防引发全国钢铁行业和钢贸企业不良贷款爆发的蝴蝶效应和连锁反应。
监管部门,特别是商业银行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排查摸底钢铁系贷款质量情况。对贷款进行分类排队,有控制、有掌控地让这个风险逐步爆发,最大程度地减轻对整个经济金融的冲击。同时,对于合法经营,正常付息的企业,到期贷款能够展期的尽量展期,给予一定的过渡期,提高其容忍度。防止出现一棍子将企业打死,最终两败俱伤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