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30日在京表示,中共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相关问题在宏观经济中的集中表现,在于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杠杆率太高,风险正在加速积累。
吴敬琏是在当天召开的2014金融街(6.42,0.20,3.22%)论坛上作如是表述的。吴敬琏指出,关于如何应对上述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学界和业界已提出两种基本的处理方法,其一,采取强刺激政策,其二,在尽量不出现系统性危机的前提之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对于上述两种办法的选择,吴敬琏表示,对于中国而言,强刺激政策已经出现效应递减现象,第二种方法才是应该采纳的。然而,第二种方法的坏处在于,GDP的增长率在一段时间可能会下降到7%左右,甚至更低。“但是中国领导人已经多次说过,不能以GDP论英雄,保就业,保民生才是最重要的,而要保就业、保民生的关键在于效率的提高。”
吴敬琏指出,效率太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性问题。只有效率得到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才能够有较快的增加,中国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对此,吴敬琏给出了建议,第一,停止回报过低或者没有回报的无效投资;第二,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第三、动用国有资本偿还政府或有负债;第四,对资不抵债的企业要实施清盘或者破产重组;第五,盘活由于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死资产存量;第六,附之以一些灵活的财政货币政策。
“总的来说,杠杆率还太高,应该开展去杠杆的过程,但在不同时间,比如说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的时候,那必须就要注入流动性了。两方面的措施配合起来,完全有可能把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这样使得中国有时间推进改革,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中的问题。”吴敬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