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媒体人观点 >> 正文

张敬伟:小小垃圾袋隐射公共财政大问题

    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    2014-10-31     浏览:

  • 字体:

  16个人的单位,去年公务接待开支35.65万元,算不算高?去年杭州仅仅买垃圾袋就花了8000多万元,为何未在决算中见到……(10月29日《今日早报》)

  这是28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时发现的问题。在杭州市人大财经委关于2014年部门决算重点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里,有很单位国帑花的不明不白,即

  如新闻源列举的两例。尤其是该市城管委去年买垃圾袋就花费8000多万,而且未在决算中列出,从而引发审查专家质疑。

  公共财政,向为舆论场关注,也是民意紧盯焦点。来自社会大众的监督,不是挑刺找茬,而是法治语境下公共财政的题中之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公开已经迈开可喜一步---虽然有些粗放。可是财政决算,还是一笔糊涂账,8000万元的垃圾袋开支即属此例。这种草草了事式的“交代”,不仅审查专家,即便是普通人等,也会脱口质疑:垃圾袋要花这么多?

  何况,决算中也并未简单这个科目。问题可就大了---相关部门只有条分缕析将政策依据、决策过程、财务凭证等呈交当地人大,接受审查专家的审核、询问。当

  然,相关部门亦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舆论途径周知公众。就像之前舆论质疑深圳某区公安局200万元理发费一样,只要回复及时,有理有据,公众自然就会理解,使喧嚣成舆论风波的公共事件,在权力理性中落幕。

  虽不能说8000万元购买垃圾袋一定有问题,但程序瑕疵则是显然的---没有列入财政决算,就是大问题。公共财政理念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法制、法治、体

  制、机制已成系统,其最底线之要求,就是公共财政预算要公开透明、更要科学---这是解决公共财政如何花、怎么花、花多少、花到哪里的问题。这种国是上的

  财务设计,和家庭财务计划,本质上是一样的。很难想象,一个家庭没有计划而胡乱开支会导致怎样的家庭矛盾---同理,公共财政预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

  府和财政部门,也应好好当家,把公帑用到正处,而且阳光下操作,才能让纳税人信服心服。

  有预算就有决算。决算属于一个财务期限内的算账盘点,即公共财政是否按照预算的计划去执行,预算调整是否合理,是否有预算外开支等等。预决算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充分公开,而且要具化到细节。否则,预算决算,一纸报告到人大宣读下完事,哪还有国帑的公正性、程序的正义性和法治的公平性?

  杭城8000万元的垃圾袋,即属这种权力惯性式常态。在其思维模式中,公共财政还是混沌一团;在其意识心态里,公帑花销依然是自己说了算。因而,到了人大

  才会发现,这里不是一张嘴一张纸就能过关的。法治意识在民间在舆论在人大,都已成为新常态,权力部门或权力者,如果依然秉承权力至上、党政官员嘴大心大手大的坏习惯,被诟病、被曝光、被质询、被追责“一个都少不了”。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中国推进到依法治国的常态化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依法治国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作为执法主体,政府应该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杭州有关部门不妨照照镜子,耗费巨资购买垃圾袋,是否做到了总书记所称“公开”。

  公共财政,一分一厘皆不能懈怠滥用。莫小看一个垃圾袋,内中折射着公共财政的大问题。一不小心,权力者也可能因之而犯大罪错---必须把垃圾袋问题讲清楚,讲不清楚就担责。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