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特区设立华侨试验区的消息传来,一直关心关注家乡发展的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张应龙教授十分高兴。长期从事华侨华人史研究,张教授对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有一番独特见解。张应龙认为,通过试验区建设,汕头将建成一个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深度融合、社会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较高、有鲜明华侨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尽管前进的路上面临许多困难,但只要坚定发展方向,发挥潮汕人敢想敢做的禀赋,扎实打好发展基础,以世界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拓进取,构建以试验区为龙头,以中国为腹地,以华侨网络为抓手,以华侨文化为内涵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汕头新格局,汕头的振兴发展将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试验区定位确立了汕头特色发展路向
张应龙认为,设立华侨试验区,对汕头以及粤东地区加快振兴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搭建了汕头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证明,华侨华人过去是、将来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忠实的推动者和建设者。汕头作为著名侨乡,海外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在做好华侨华人工作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有了试验区这个战略高地,汕头一定能够再次腾飞。其次,确立了汕头特色发展的路向。试验区定位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区”,与其他自贸区、试验区的定位明显不同,汕头因此确立了自身的发展特色,能够得到差异化发展,可以一举改变过去在几个经济特区中缺乏特色的困局。这对汕头走上发展的康庄大道、培育全球竞争力意义重大。
2011年5月1日起汕头特区扩围,而今,国务院又批复同意在汕头设立华侨试验区,对于同样促进汕头特区大振兴大发展的两大契机,张应龙认为,特区扩围主要是一种外延的扩大,进一步夯实汕头的发展基础,为特区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而设立华侨试验区则是内涵的提升,其使命就是要推动汕头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创新制度,使试验区成为汕头特区创新发展的引擎。
全面系统理解“国务院四个方面支持”
汕头要好好抓住这次战略发展机遇,通过开放倒逼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发展。一方面大力引进华侨华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促进华侨经济与汕头以及粤东乃至中国经济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华侨华人这座桥梁,推动汕头、粤东以及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推动中国商品走出去,将汕头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张应龙认为,国务院给予汕头试验区的四个方面支持,核心是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为平台,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构建新体制。目标是要建立符合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境投资、贸易机制,推进国际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最终形成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
“按我的理解,国家将在规划编制、政策支持、项目安排、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侨务管理、人文交流等方面予以具体支持。”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政策支持。如规划编制、政策支持、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等;二是项目支持。如项目安排、对外开放、侨务管理、人文交流等。因此,汕头要全面系统理解“国务院四个方面的支持”,以项目建设牵引政策支持,以政策支持促进项目建设。
始终扭住“侨”这个核心深化改革
如何做好“侨”字文章,张应龙谈到,建设好试验区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华侨试验区的核心是华侨,没有“侨”这个核心,试验区的设立就无从谈起,试验区就也失去其特殊意义,因此,不论做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必须始终扭住“侨”这个核心,决不能让华侨试验区徒有其名。要围绕“侨”推进各项改革,围绕“侨”谋求发展。以侨为中心来深化改革、构建新体制。
当务之急要强化侨务部门的职能,加快侨务队伍的建设,推动侨务工作的大发展。张应龙说,试验区要发挥侨务部门熟悉侨情的优势,由侨务部门牵头,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有目标、有步骤地做好试验区的建设。如,充实侨办力量并赋予更大的责任,发挥侨办在制定政策、对外联络方面的主导作用,在引进华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协调作用,以及在为侨服务方面的保障作用。同时,发挥侨联组织外引内联的优势,通过侨联与世界各地的华侨社团组织建立制度化联系和战略协作关系,以侨引侨,以侨引外,开展民间外交,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侨办与侨联要突破过去那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模式,更多地担当起规划和建设华侨试验区的重任。
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的角度开展建设
如何选准突破口,开展试验区建设?张应龙的看法是,要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这个角度来展开各个方面建设,根据目前以及未来海外华人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来规划试验区的发展模式。
首先,从目前情况看,海外华人与中国的经济融合度越来越大,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成为中国商品的“行销员”。汕头要发挥潮汕人善于做专业市场的能力,着力在试验区周边地区培育专业市场,方便海外华侨在中国采购商品,集合华侨经济活动,搭建枢纽经济架构,为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动力。其次,要争取国务院侨办的支持,在汕头建立华文教育基地和中华文化传承基地,营造华侨文化氛围,打好华侨文化交流和对外传播基地的基础。
“建设华侨试验区一定要有大侨务的理念,一定要把全球华侨华人纳入合作、服务的对象,绝不能囿于潮籍华侨华人的小格局。”张应龙说。着力解决营商环境和信誉质量等问题与前海、横琴和上海自贸区相比,国务院赋予了华侨试验区独特的定位,其属性就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张应龙认为,试验区可借鉴前海、横琴、上海自贸区的部分思路,比如可借鉴实行金融、贸易、通关的便利化,实行二线范围的封闭运作,实行低税收政策等思路。总之,汕头要推行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改革的深化改革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列出负面清单,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改革成果。
建设华侨试验区还要着力解决三个关键问题。访谈中,张应龙教授特别强调了营商环境问题。他说,首先要建造符合国际规则的法治营商环境。当前世界各地都在竞争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汕头试验区未来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法治营商环境。其次,树立有公信力的商业信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商业法则,在此之中出现过一些负面现象,汕头也曾有过沉痛教训。所以,在建设试验区一开始,一定要把建立和维护商业信誉放在最重要位置。第三,始终坚守质量第一的底线,以保证试验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