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汕头商会牵头,联合8大商协会成立的国内首家侨商智库研究院在深圳正式揭牌。深圳市汕头商会会长、香港中国商会创会会长郑汉明担任了“深圳侨商智库研究院”的理事长。据了解,这个民间智库正是由他带头发起的,对这个智库研究院寄予厚望。在会议的间隙,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成立侨商智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郑汉明认为,目前国家正处在大改革、大发展的时期,成立侨商智库能够更好地聚集侨商的智慧,扩大侨商的视野,为推动国家迈向国际化发挥作用。他说,国内经济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两个“过剩”,分别是产能过剩和资本过剩。“怎么让过剩的产能和资本走出去并且回得来,现在是一个大问题。”他希望侨商智库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侨商带来可行的建议。
他同时表示,国家层面的举动也让他和侨商们嗅到了商机。国家向“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投入400亿元用作基础设施建设,这给侨商到境外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他坦诚地说,许多侨商在境外投资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如果对投资国的人文历史、法律制度、风俗习惯不了解,怎么可能投资成功呢?”他说,“这里面缺少一个平台,新侨商和老侨商沟通的平台。”郑汉明认为许多侨商投资失败源于缺乏沟通,因此,他希望新成立的侨商智库能够成为新老侨商沟通的平台。
郑汉明认为,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具有“侨居”的属性和特点,“深圳可以说是一个新侨乡”,他说,深圳作为“中国的南大门”,毗邻香港,深港合作逐步加深。改革开放30年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华人华侨前来投资发展。同时,也有一大批华人华侨通过深圳走出去。“无论从地理上还是华人华侨的人数上,深圳都可以说是一个新侨乡。”
近年来,郑汉明明显感受到了国家对于重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计划的重视,于是带领深圳市汕头商会积极与深圳市统战外事部门接洽,并依托强大的海外社团资源,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便在深圳成立了侨商智库研究院。同时,国际潮籍海外博士联合会研究成果转换基地也在深圳落地,“选择深圳正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环境。”
在访谈过程中,郑汉明多次“推销”明年举行的中国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并准备邀请全球华人商会前来参展。据他介绍,交易会的地点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时间初步定在明年的8月12日—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