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堆满了整个作业区堆场,排起长龙的运输车辆正在等待装卸集装箱,龙门吊忙着吊装作业……汕头港于1860年开港,是一个有着150年历史的老港。新中国成立65年来,港口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只有单一港区、没有一个码头泊位发展成为全市港口500吨级以上生产泊位8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年设计通过能力3445万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76万标箱,正逐步发展成东南沿海亿吨深水大港,进一步巩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地位。
曾被恩格斯称为“五口通商之外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的汕头港,无疑是汕头人引以为荣的宝贵资源。“百载商埠”的美誉让人回想起19世纪60年代刚刚开埠时曾出现的“商贾云集、楼船万国”的繁荣景象。汕头市1981年建立经济特区,汕头港再度焕发青春活力,上演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春天的故事”。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相继建成了老港区5个5000吨级码头、8929平方米的客运大楼;深水港区一期工程3个深水泊位和5个驳船泊位、国际集装箱码头,汕头港初具规模。在建设深水港的同时,外航道建成一条7.95公里的外导流防沙堤,结束了汕头港万吨轮进不了港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比本土总人口数还多的潮籍海外华侨回家乡办实业、做生意、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日渐增多,大大促进了港口客运事业的发展。汕头港相继恢复汕头—广州航线、汕头—香港等客运航线,先后有“龙湖”、“鼎湖”和“金湖”等五艘客轮穿梭于汕头—香港。客运量也逐年增长,1992年达到最高峰,客运量达43万人次。
汕头是因港而兴的城市,是粤东物流重要集散地,也是粤东五市主要出海口,具备丰富的港口资源。面对竞争对手林立的海岸线,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港口管理部门和港埠企业大力推进广澳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开辟新航线。随着广澳港区基础设施和航运发展环境的逐步优化,世界航运物流业巨头陆续进驻广澳港区,目前已经有法国达飞、瑞士地中海航运、新加坡太平船务,以及中远、中海等大型航务企业进驻。汕头港已与58个国家和地区的272个港口有货运往来,已开通至地中海、中东、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1条;内贸集装箱航线14条,直达上海、青岛、天津、大连等25个港口。
记者了解到,《汕头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已获得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规划》明确规定汕头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粤东、赣南、闽西南等地区对外联系的重要口岸,是汕头市推进工业化进程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支撑。市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汕头港将以《规划》为指导,以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通信信息、物流保税、综合服务等功能,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