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汕头获准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消息,我深感欢欣鼓舞,这体现了中央对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的关爱和热切期望。我个人衷心希望海外华侨华人能够积极参与华侨试验区的建设,实现互利共赢。”汕头市荣誉市民、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长、香港达成集团及佳宁娜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介璋先生近日在广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年逾七旬的马介璋祖籍潮南区成田镇,47年前他从香港一家小型制衣厂起步,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业务已遍及全球,投资涉及制衣、餐饮、酒店、房地产、采矿、商业物流等多个领域。马介璋情系桑梓,先后捐资在家乡兴建了马介璋中学、家二小学和家美幼儿园,助建家美水改工程和潮阳大峰医院等,今年又捐款200万元支持家乡成田的河溪整治工程,为当地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凭着多年的营商经验以及近期的观察研究,马介璋就如何加快华侨试验区建设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是建议汕头市政府在华侨试验区制定出台类似于“华侨投资管理条例”这样的政策法规,在开放投资领域和实施投资便利措施等方面,让侨资享受优惠于外资的待遇。在开放投资领域上,重点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领域对侨资全面开放,比如支持侨资创办银行,发起股权基金;鼓励华侨投资设立研发中心,鼓励设立侨资背景的华侨国际学校;
允许侨资背景的新闻机构、影视文化企业进入试验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减少或取消审批限制,设立文化产品保税区,对进入试验区展示展销的文化产品实行保税;鼓励设立侨资背景的医院、私人诊所,允许拥有执业资格的华侨专业人士从事医疗服务,支持华侨投资设立健康、休闲、养生机构等。这些举措如获成功,将来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去,彰显设立试验区的初衷。
马介璋先生还建议针对华侨试验区的特点,在工商登记注册、人才落户、法律服务、资金融通、税收减免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制定各项政策时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常规,给予华侨华人多方面的优惠待遇。相信这些实际举措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到华侨试验区投资,华侨试验区的发展也就指日可待了。
马介璋对记者表示,聚合跨界要素,政府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比起无意识的市场行为聚集,在政府指导下遵循市场规律的聚集其作用更大,效率也更高。所以,期望汕头市政府在华侨试验区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积极能动性,提高行政效能,带领各方要素,协力打造一个全新的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