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去年12月在京召开,会议关注重点将在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产品(12.49,-0.21,-1.65%)价格改革等“三农”领域诸多关键改革。在上述这些领域,互联网金融将大有可为。
2009年,我们开始进入中国农村市场,最早尝试的就是P2P,以互联网通过公益小额信贷服务把农村贫困妇女和城市爱心出借者连接起来,至今5年,坏账为零。互联网金融普惠实践是一个不断回到经验的基础,不断从实际出发校验、纠错、总结和提高的过程。通过5年在农村不断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客户数据。
目前,虽然互联网金融整体体量还小,在农村更小,但是,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客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方面的突出能力使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可以有效降低,是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普惠金融的理想要坚持,怎样在农村一步一步实现,要根据实践的效果来调整。
面向未来,立足广大农村,互联网金融有两个大的机遇。
第一个层面,是必要前提,技术的成熟和数据的积累使得服务于农户成为可能。金融业有独特的业务逻辑,需要把核心的金融能力,包括风控、反欺诈等核心能力抽取出来,使得方便、快捷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和适应多样化场景成为可能,这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服务是有益的补充。大数据依托机器的自我学习能力,使用“爬虫”在网上24小时不间歇地获取用户公开的信息,使得精准获客和随时授信成为可能,客户获得极致的体验。
中国有5亿人在央行[微博]的征信系统内只有一个身份证号码,还有5亿人完全不在系统内,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户。在农村深耕多年,P2P和小额信贷是我们的核心之一,我们深信,服务好客户、控制好风险,首先要经营好数据资产。经过近9年的积累和研究,现在,我们在数据变现上已经拥有相当成熟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使得广大没有信用记录的农户可以凭借他们的行为数据、交易记录等,方便快捷地获得金融服务。同时,这个云平台也能开放给其他服务于农户的生态合作伙伴,使得各生态伙伴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现在,我们的大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信用审核、风险控制、客户管理、服务推荐等领域。
近日,农业部农化司司长李伟国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也表示,在整个农业机械的发展过程中,高性能的、智能化的、专用化的大型设备的发展是一个趋势。但由于受现阶段农民收入的限制,部分农机装备仍然存在着农民买不起的现象,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农机金融服务方式,发展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来解决。
发展农业机械金融租赁就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而我们的小微融资租赁业务正是公司近两年来一个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物联网技术则通过GPS、流量秤、传感器等应用,将被广泛使用在宜信小微融资农机租赁业务中。
第二个层面,“80后”“90后”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产业结构中最活跃的群体,也是消费结构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80后”“90后”对社会和生活的评价有自己的参照体系,他们在比较开放的时代成长起来,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他们更多依赖网络获取信息、消费和社交。
我们和兰州大学最近的“甘肃农村金融发展白皮书”调查显示,68.7%的农户已经使用互联网,而其中65.5%通过手机上网。2009年,我们进入农村市场,向农户提供P2P小额信贷服务和农机租赁服务,那时广泛使用的营销方式是农村刷墙广告,朴实的语言把创新的金融服务带入了中国广大的农村。
现在,我们的客户中很多“80后”“90后”,他们学成后回乡务农、创业,习惯用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获取信息、营销和自我学习。
“服务农村发展,关注创新科技,创造就业机会,走向共同富裕。”我们未来3年将在农村建设1000个农村金融服务站,为农户提供“i社员”服务,在资金支持的同时不断丰富农户的能力建设,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小额保险、支付等全面服务。
在中国农村深耕5年,深感这个市场的复杂性。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门为农业农村金融服务设置金融机构的国家不到十分之一。中国的农业问题复杂,南北差异大,东西不同,市场巨大,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机构相对滞后的矛盾尤其突出。
合理利用市场的力量,在政府的引导下,切实满足农民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是一个大课题、大难题。对于国家和企业,都是立足实践,不断调整的过程。
(本文作者介绍:宜信公司创始人、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