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揭阳市新增3个省级“非遗”基地

    来源:揭阳日报    作者:    2015-02-06     浏览:

  • 字体: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近日,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名单,揭阳市青年潮剧团申报的木偶戏(揭阳铁枝木偶戏)、广东省百花潮剧院有限公司申报的潮剧、揭阳市孙淑强狮艺武术馆申报的狮舞(青狮)榜上有名。至此,揭阳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总数增至7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工作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举措。此前,揭阳市有普宁市南山村、泥沟村的英歌(普宁英歌),揭阳市磐东镇乔林公益协会的龙舞(乔林烟花火龙),普宁市嵌瓷手工厂的镶嵌(嵌瓷)3个项目共4个单位被列为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据了解,此次共有54家单位54个项目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评定。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同意命名这54家单位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省文化厅要求各传承基地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宣传、弘扬工作,为项目有效传承、保护作出更加积极贡献。

 

木偶戏

揭阳铁枝木偶俗称“纸影戏”,是中国汉族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系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木偶由后台的艺人用三根铁枝操纵表演,其中,主竿置于偶人背部中间,侧竿分置于左右两臂。纸影棚不大,表演时舞台中间垂一布幔,台面布置小桌椅,两边戏门可容2至3人用手把铁枝木偶带出台前,表演各种戏曲人物动作,其后台唱曲和伴奏,俨然是一台“微型潮剧”。纸影戏是潮汕地区戏剧艺术的奇葩,具有较高研究价值。2011年6月,揭阳木偶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揭阳铁枝木偶戏传承基地由揭阳市青年潮剧团申报,传承场所位于揭阳空港经济区渔湖镇文化站二楼和位于揭东区云路镇翁洋村陈俊龙木偶制作中心组成。渔湖镇文化站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设置有木偶戏小戏台、潮乐演奏器乐、展柜及木偶戏实物、展览图片和传承计划;陈俊龙木偶制作中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设置有木偶戏实物展柜、制作工具及原材料、展览图片和传承计划等。

潮剧

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揭阳素有“小戏之乡”和“戏剧之乡”的美誉,揭阳潮剧在4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蕴含传承了本地浓烈的人文风情,成为揭阳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潮剧是联结海内外潮人乡情梓谊的重要的精神纽带。2008年6月,揭阳潮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剧传承基地由广东省百花潮剧院有限公司申报,该公司于2012年5月成立广东小百花潮剧团,剧团演员全部是从戏曲学校挑选的优秀毕业生,且为清一色的“娘子军”,生、丑、花脸均由女演员演绎,跨行当演出显得尤为特别,为潮剧史上首个“全女班”潮剧团。剧团多次聘请省内外著名导演和戏剧演员莅团指导、培训,在传承的基础上,致力于艺术的创新,为传统戏曲注入新活动力、新元素。2014年11月,这个潮剧女子班携原创潮剧《若蕖》参加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一举拿下了优秀剧目二等奖、优秀表演奖、表演奖、新秀奖、编剧奖、导演奖、优秀音乐创作奖、舞台美术奖等8个奖项,成为本届艺术节戏曲类拿奖最多的团体。

 

青狮

青狮俗称“青狮白目眉”,是揭阳地区独有的舞狮文化。清雍正《揭阳县志》记载,揭阳舞狮纳福迎祥的风俗,至少在明朝即很流行。青狮作为传统潮汕狮,与其他狮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体形硕大,外表狰狞威猛,目如铜铃,口似血盆,特别是一抹洁白的眉毛特别醒目,自古民间就有“青狮白目眉”和狮王的美誉。青狮表演融舞蹈、杂技、武术于一体,配以潮汕大锣鼓,狮子昂首腾跃、勇往直前,刚劲有力,威风凛凛,气势磅礴。2011年6月,揭阳青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揭阳青狮之肇造及传承者,首为揭阳渔湖京冈村孙氏。其中南枝拳一代名师孙振高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开馆授徒,影响日广,孙振高在榕城授艺40多年。其子孙淑强接过衣钵,继承青狮的保护和发掘工作,现其属下舞狮队弟子众多,也成就了一批从事青狮研究和表演的人才,多次参加省内外的重大文化活动。青狮的传承场所是位于榕城区巷畔路的揭阳市孙淑强狮艺武术馆,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室内外练功场、展示厅、宿舍、活动室、会议厅等,配套设施齐全,是揭阳市首批扶持社团和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