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距离汕头中心城区大约二十多公里,位于南海之滨,练江之畔,地形酷似半岛。这里有上百姓氏、共计十三万余人聚居,其中,羊氏族人虽然只有5000多人,却已是该姓氏在广东省内的最大聚居地。
他们的祖先600多年前从江西迁居汕头海门镇,如今全族共有5000余人,风俗习惯与潮汕大地共生共长
羊氏说羊年尽是潮汕味
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距离汕头中心城区大约二十多公里,位于南海之滨,练江之畔,地形酷似半岛。这里有上百姓氏、共计十三万余人聚居,其中,羊氏族人虽然只有5000多人,却已是该姓氏在广东省内的最大聚居地。
羊氏族人是如何来到粤东的?他们又是如何过羊年春节的呢?跨入羊年之际,羊城晚报记者前往当地进行了一番探访。
祠堂是连接宗亲的纽带
初一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潮阳区海门镇迎宾路中段的羊氏祖祠。该祖祠属典型的岭南三进厅古建筑格局,左右厢房连纵,与主祠后库浑然一体,庄严有气魄。
据羊氏现任族老羊芳崇老人介绍,羊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根据传统的说法,该姓氏最早出自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黄帝系统,发祥于山西洪洞县,盛衍于齐鲁大地,并在东汉时期成为了中国一个名门望族。
元末明初,海门羊氏的创基始祖羊良宝为躲避战乱,携家人从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横山乡(现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沿赣江南下,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在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来到海门定居,繁衍生息至今已有641年。“传衍至今,海门羊氏有二十四世,族人5000多人。这在多达近百姓氏、13多万人口的海门镇里,不大也不小。”
羊芳崇老人说,宗族虽然算不上一个大族,却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的群体。比如每年的正月初五,春节的重头戏就会上演——100多位宗亲代表会聚集在一起,召开一次茶话会,一边泡起功夫茶,一边商讨族中大事。“我们每年农历十月份,都要祭拜创基始祖,事不少。当然,喝茶也是联络感情,互相帮助的过程,族人平日里遇到困难,在这里可以找到力量。”
变迁从讨海到经商办厂
据羊芳崇介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羊氏族人和海门镇的其他乡闾一样,多数都是以海产捕捞和教书育人为生。
已在商海浮沉多年的羊老四仍记得,少年时期他曾出过几次海,当时的海门镇还是帆船时代,出海前先要祭拜船头公,当天早上出海,第二天中午就得归港,走不了多远,“遇到天气突变这种特殊情况,还可能在海上漂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羊氏族人开始集资承包机动船只,不仅跑得更远,捕捞的鱼虾也更多了,除了卖给政府水库仓之外,还可以拿到市场自由流通。一些族人做起了水产加工经贸的生意,将高档海鲜出口到香港、东南亚等地,一时风光无限。“后来,海洋资源比较枯竭了,现在仍从事传统捕捞作业的大约只有两百余人,船队上的人气也没以前热闹了。”一位羊氏老人透露道。
穿鞋上岸的羊氏一族,不少人走入城市经商办厂,逐渐摆脱了讨海为生的命运。“像海门镇现在一些漂亮的楼盘,就有我们羊氏一族的人在里边参股,参与到了城市化建设。”羊老四说,他相信羊氏一族从大海转入商海,日子依旧会越来越红火,重返黄金时代。
风俗年尾年头都要祭祖
踏进祠堂的大门,羊氏宗亲羊芳强就拉着记者径直来到了“述先堂”,不少族人正陆续前来拜祭先人。一位银发老太太由两名妇女陪同着,正端坐一旁,神态安详自若,羊芳强向记者介绍称,她便是已经仙逝了的羊德仁族老的夫人李秀清,而旁边的妇女则是老人家的儿媳妇。
按照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除夕下午的年夜饭和大年初一上午的开年饭,都是需要先给家族中的先人品尝的,潮汕人将其称为“拜老公”(祭祖宗)。虽然大多数羊氏族人都是在自家的厅堂里完成这些仪式的,但他们中也有相当部分人会和李秀清一家一样,选择到祖祠中坐坐,给先人们上炷清香,祈求平安。
李秀清老太太还向记者介绍起了家中的过年习俗。李秀清称,海门羊氏其实就是潮汕人的一部分,而对于潮汕人来说,每一年的日子,都从祭拜开始,也在祭拜中结束,“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令她印象深刻的则是祭祖供品的“与时俱进”,据李秀清老太太回忆,由于海门是个滨海小镇,海鲜自然也成为了祭祖中必不可少的选择,尤其是在物质比较稀缺的年代,羊氏族人和其他海门人一样,往往会用鱼、墨斗和猪肉替代正统的三牲(鱼、鸡鸭鹅和猪肉),“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家庭经济好转,生活越来越好了,供品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子随便了”。
生活四代同堂尽享天伦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羊氏一族散居在海门镇的十几个村居,有些则已经移民海外,但“不管走多远的游子,春节都要尽量回来,与家人团聚,也是寻根问祖”。
从羊氏祖祠出来后,李秀清老人在众人的簇拥下回到了位于新兴街的家中,当时已有数十名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赶回老家的子孙早早等候在此,把整个客厅都挤得满满当当的,他们都是来给老人家拜年,“说吉祥话的”。
“翻过今天,就81岁了”,在家中的客厅,李秀清一边慈祥地抚摸着前来拜年的曾孙子“小四辈”,一边笑着告诉记者,她丈夫羊德仁属于白手起家,两人吃过很多苦头,直到改革开放后,他们因为及时抓住了商机,才从水产加工贸易行业一步一脚印地发展起来。
李秀清老人克勤克俭,宽厚待人,共育有六儿三女,如今这几个子女都小有成就,并且给她生了四十多个孙子,让她享受到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面对满堂儿孙,李秀清老太太笑称,自己有时候也未必能全部对得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