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下半年,因为参与筹备深圳市汕大校友商会这个项目,我和林泽练师兄交谈得更多了,有一次聊得兴起,没头没脑地向他约稿,怂恿他写点什么。起初他是拒绝的,几番软泡硬磨,终于答应,从点头应允到交稿,duang一声不到1天就完成了,这种执行力让人叹为观止。所以不难想象为什么他可以同时是两家公司的董事长之余还能抽身出来,热心于各种公益、商会、沙龙。没有认真负责的心态和缜密迅猛的风格,这种分身状态,是没办法既能在掌握之中,还可以收放自如的。两个字概况他分享的故事:折腾。在折腾的路上风驰电掣,乐在其中,他不是唯一的一个,或许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无折腾,不可能
00企管林泽练
答应了剑清的约稿后,我拟了几个开头,都删掉重写了。我好像一直对自己这种反复的行为都无感,宁可慢一点,多费些工夫,也不想因此交出个不满意的结果;另外从哪里说起也让我迟疑了一下,从汕大毕业近10年,积攒了这么多故事,一时思绪万千,最先想起的是当年汕大AB座天台通宵后的啤酒瓶、带领企管班勇夺商学院三冠王的狂欢、台风过境后到水库用蚊帐捞鱼的各种场景。
一、Oh,mySTU!
当我看到在路上的公众号是ohmystu的时候,忍不住感慨了一下:OhmySTU!实际上我和汕大曾有一步之遥,如果那一步走偏,我身上也许就没有“汕头大学“这四个字的标签了。1999年我参加高考的成绩比2A类的本科还要低好几分,原本是和汕大失之交臂的。不过因为汕大主要是庄世平先生牵头,李嘉诚先生等爱国人士和侨胞捐资成立的,设有针对“三侨”(即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考生的预科班,预科班读满一年后是汕大本科生。参与筹建汕大的庄世平先生是我祖姑丈,另一位李嘉诚先生的挚友,著名外交家柯华先生是我祖伯父,因两位老人家的推荐,我才得以进入STU,折腾一番,成为2000级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多年后的今天,我想起和STU这段微妙的情缘,发现这才是我折腾人生的一条暗线。因为,就连读大学,我也要先从预科班读起,绕一圈才到达别人早在一年前已经到达的地方。
很多人问我,为何对汕大有这么深厚的感情,我想除了这份“恋情”来之不易之外,在汕大4年所经营出来的“感情”才是影响我最深的。那年进入汕大商学院00级企业管理班后,全班40多人,其实个个都踌躇满志。大概是因为专业的缘故,企业管理总让人联想到企业家、管理者,所以第一年竞选班委的时候,20多人上台竞选,都是冲着班长去的,我也在其中,不过,还是没能赢到最后。那天结果公布后,我一个人到水库边上,在堤坝上呆呆想了老半天。后来我想通了,现在没竞选上班长,不代表以后没机会,因为还会有换届。对,就下一年换届时继续参与竞选。那时忘记谁跟我讲过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管理的本质总是一样的,当班长和当师长,只是规模、类型、人群等的区别,我到现在都一直记得这句话,所以当时一直深藏的心愿就是要当上班长。
上任后的班长杨阳(我们都叫他肥羊)做了一件在今天看来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也是我当时特别佩服的一件事,就是向全班同学募集了资金,作为本钱,发起了一个项目,在今天看来就是时下非常火爆的众筹。结果因为这个项目运作得不是特别让大家满意,投资进去的钱基本没有收益,项目一度陷入泥潭,所以也导致了本来是下一年的换届在第二学期就开始了。我为此早早准备了演讲稿,还修改了好几遍,我想,第一次竞选班委时上去20多人,这次应该更多,我应该准备得更充分,开班会前我在荷花池边对着石头又presentation了一把,然后班会开始后我坐在中间一排凝神静气等着同学们纷纷上台PK。结果辅导员催促了2分钟,居然还没有人上讲台。我坐不住了,我心里隐约感觉到大家从最开始的热血沸腾变成了观望状态,也必定是知道班长不是那么好当的了。就在辅导员无奈地要翻开名册准备直接点名的那一刻,我举手直接上了讲台,把准备得滚瓜烂熟的演讲哐哐哐地抛出来了。这一次我如愿以偿。但接踵而来的,不是一呼百应的顺利,是很多万万没想到的压力。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众筹项目当机立断停掉,虽然我打心底里赞同这种超前的模式,但是没有成熟的条件和集体关系,与其让它拖着,不如快刀斩乱麻,免得带来更多波折。
第二件事就是上课的上座率。那时候辅导员还是非常看重自己所管班级的课业成绩的,反复叮嘱我一定要提高班级的上课率。但无论什么年代,大学的班级里总有一些像“出世”的高人一样,与大家老死不相往来,谈话不超过三句的同学,他们是最让人头痛的,基本上就是把自己和大家隔断开来,沟通起来超级困难。那时候也没有手机,我每天是一间一间宿舍敲门过去,叫大家不要睡懒觉,起床去上课的。被反感抵触被排斥被嘲笑甚至被骂,这些都不算什么,自己忍着也就能过去了,反正我就是无所谓这种“土八路”的推进方式是不是很折腾,因为没有哪本书也没有哪个人告诉我应该怎么搞定这帮世外高人。
当然,天天早起敲门催促绝对是没有办法团结大家的,有前辈和我讲过,大学同学的感情和共同回忆,绝大多数不是在课堂上,毕业五年后你就会彻底忘掉当年谁谁谁拿了国家一等奖学金,大多只记得一起哭过笑过奋斗过玩耍过的那些岁月。我不知道,因为这个对我来说没法验证,但是我坚信这也是一条路子。然后大二就陆续迎来了迎新晚会、商战杯足球赛、篮球赛三个重型的大项目。我意识到机会应该来了,团结整个集体的时机就是这些项目,于是带着大家没日没夜地排练、策划,每天早上带着班队到运动场晨跑,训练体能,篮球本身具有优势,反倒是足球,我们平常去对决的其它班队都没有特别突出,除了一心一意,认认真真训练和总结,我能做的其它事情也不会特别多了。最后,我们足球赛、篮球赛、迎新晚会节目勇夺三项冠军,创下了商学院三冠王的记录。就是从这个阶段以后开始,我终于有了久违的成就感,因为我们班彻底成为了响当当的团队。
就是这段汕大时光,我逐渐发现折腾并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其实会让一些心底的期待变得有可能以后,我就不害怕折腾了,反而固执地认定这种方式。我有一百种想法,只要其中一种有可能,哪怕微乎其微,我都要试着折腾出来,错了就纠正,坏了就弥补,爬不过去我就宁愿走远一点也要到达,可能我就能实现百分之一,进而百分之十,总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的。
二、Oh,myShenzhen!
忘记哪位儿童作家说的了,大意就是:长大,就是离开安全的地方。很多年后回头看,离开汕大,就意味着离开了安全的地方,尽管凤凰树下有过许多充满泪水和汗水的时光,但那个时候其实是无忧无虑的。2004年夏天,将要离开深爱的汕大,我一度陷入极度的迷惘和痛苦。当时我的选择是就业还是继续进修,我不知道,我没法选择,汕大是让我开眼看世界的地方,所以我有想去海外留学的梦想,但是,我毕业的时候,家里正在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某天深夜起床看到父亲在客厅对着茶台发呆的样子,我回到房间就哭了。我意识到我要肩负起一些责任。实事求是地说,潮汕商人,商海沉浮,一时风光一时落魄,这些再也正常不过,“爱拼才会赢”,几年后回头看,当时难过,实则也是平常事。家人其实没有对我有过多要求,反倒是这样,我更知道,为爱我的人,是可以不舍昼夜,不辞劳苦的,因为他们爱我的时候,也是这样。
就这样,毕业后,父亲咬咬牙,顶着无法想象的压力,让我们三兄妹去读研,把我送到了英国。我连拍毕业照都没有参加,提前把所有事情落实好就匆匆飞到英国UEA(东安格利亚大学)攻读市场营销专业。深知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更愿意倾尽全力。在英国一边进修一边打工,补贴自己,一年下来做了5份兼职。回国后,也就是回了深圳。家在深圳,而且我家里扎根在这片热土。因为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就扛在肩上,回来的初期也没有心高气傲,纵然亚历山大,心比天高,你始终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没有谁能一口吃成胖子,我也不会妄想一夜暴富,把家里的债务全部清零。我就想试试看我有多大能耐,我就想知道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所以一开始也没有往多高大上的公司去投。后来在一家韩国海运企业供职,从最基层做起,大概是不怕折腾,脸皮也够厚,客户很满意我,没过多久,公司就提拔我当中层管理人员,一年后成为华南区几个分公司的负责人。大约是2007年左右,不止三个客户跟我说,以你这样的水平,为什么还要在一个没落的海运物流行业呆着呢?深圳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地方,年轻人,就应该试着自己去寻找,去挖掘,年轻就是犯错,但年轻就是一个硬杠杠的资本。
当年的华强北,是深圳最多传说的地方,这个可能是潮汕商人比例最高的圈子不断有着各种致富故事,“到华强北去”的号召力不亚于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指示。认定了电子行业会有更多机会后,我放弃了第一任公司的高薪厚待,从月薪1800元的业务员起步去慢慢进入电子行业。这期间的所谓辛酸史比起后来创业初期的遭遇,根本不算什么。
2008年春,我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艾格林电子,主要是透过广泛的国际采购渠道及现金的全球比价系统,提供最符合客户需求的电子元器件。也许是每个创业者都要经历的阶段,公司开始没多久,就迎来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行情转淡、市场份额缩小、回款被拖欠、公司资金链开始断裂……很多次我都想起我爸爸,想到他微驼的背影,我就能打起精神。我没法想象,如果我爸爸当时精神垮了,我们会是怎样。如果我垮了,那公司一起奋斗的同事又该怎么办?有句挺装逼的话:“我如果懦弱,谁替我坚强?”所有的不幸运,在你不曾走出之前,说出去,别人只当你祥林嫂,说的是“事故”,你撑过来,你才有资格说是“故事”。抱怨无补于事,最实在的还是投入实实在在的折腾。于是在尝试了各种方法解决困境之后,我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减低公司内部支出,缩减业务量维持生存;一方面带领团队们白天开拓亚太区业务,夜晚拓展欧美区业务,那段时间是我有驾照以来,把深南大道和北环大道跑得最多的日子,远到坂田,近到岗厦,我甚至背出来了深圳大部分带着田字的地名:福田景田益田金田民田坂田彩田盐田……
我只能说,深圳也是我的“福田”,我只有一个执拗的信念,就是坚持着让公司生存下去,这是最基本却也是那年最难的问题,幸运的是,这片田没有辜负我的耕耘,度过危险期后,我的折腾得到了回应:2009年,公司获得环球资源网《国际电子商情》的“读者最满意持续供货能力独立分销商”奖项,总算扎稳脚跟。2010年,艾格林公司与国际企业LG、Philip等大集团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同年在加拿大设立办事处,2011年我获得“广东省创业先进个人”。
艾格林电子公司成熟以后,我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又沸腾起来了。因为有了初次创业的积累,我的折腾变得更加肆无忌惮,2012年又投入到二次创业,选择又是自己零概念的高端定制旅游市场,创立大眼睛私人定制旅行服务机构,结果又开始没日没夜的项目运作。果然是“一入创业深似海,从此悠闲是路人”。没别的,用我妹妹的话说,就是喜欢折腾。是啊,折腾就是我的青春,折腾某种意义上就是可能,我微笑着这样回答着每一个问我为什么的人。
三、Oh,mydear!
我打心底感恩我成长路上的一切经历,一切人和事。我的长辈、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入行的前辈、我的家里人,他们用潮汕话喊我的时候就是“弟啊”,跟在英国的时候整天听到的Dear很像,很亲切。大概这是潮汕人里表达对你的爱护的委婉方式了吧。我这些年的折腾,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包容,他们从未施加过冷眼和嘲笑,所以我内心深处有很强大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无可替代,转而就发酵成很深的感情。他们称呼我是Dear,自然而言,他们也是我的Dear。除了家里人,我最庆幸的一点是,我是汕头大学校友。这个被称为“国角省边”的学校,带着很多与众不同的基因,它带我们更接近世界,开阔眼界,自由而包容,我们更多像是在野生野长。一直以来我和很多校友都感慨,学校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影响其实是找到了自己,不是教你去完成多么神圣的丰功伟绩,你就是要找到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就足够。
回头看,汕大开启了我的折腾;深圳,包容了我的折腾,并把折腾变成了可能。这两片土地都是让我成长的热土,并且有着天然的链接。所以我常常想,我能做些什么,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点结合起来。
2010年开始,我回校参加校友专场企业招聘会,和学校的互动逐渐多了起来。这几年,不断回校,带领00企管全体同学设立校友奖学金,协助商学院通过由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进行的EPAS国际认证。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以后,学校有了新的想法,委托我主导筹建“深圳市汕头大学校友商会”,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因为自身有深圳市潮青商会创会副会长的经验,但这些远远不足以来筹建整个校友商会项目。深知要推动一个商会成立以及发展,是需要巨大的能量的。比我更合适的校友大有人在,我大概是恰好被点了名,也大概是,学校看中我的一点,就是我的“折腾”吧。
成立深圳市校友商会的意义,对学校来说,是无比深远的,目前集中在深圳市的汕大校友保守估计有六千多名,在经济商贸和政治文化领域都有很多优秀校友的拼搏印记,学校希望有这样一个商务交流平台,把大家联结在一起,汇聚出更多能量。深圳这片热土,有太多热血拼搏的汕大校友,其天然的地域优势,能联结珠三角,港澳台以及海外校友,等把校友商会项目做起来,让校友们都能在这个平台上获益,想象的空间非常大。
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又重新投入了折腾的状态。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折腾的挑战,不过以往那么多折腾,最后也都尘埃落定了,这一次,想必也是非常有趣的。为了学习例如清华北大人大校友商会的先进经验,我参与众筹深圳市100多高校校友会共同参与的“校友汇馆”平台,还加入了深圳市海归协会任副会长。像是游戏里的人物角色设定,我既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就意味着我要在又一片全新的原野上重新适应环境、学习新的技能、采集食物、联结各个部落、布局设防、打怪升级。我感觉我现在又是满血状态了。
故事可以先到这里告一段落,等校友商会的项目建起来后,我会很乐意和大家分享的,因为,这是一件你不知道有多么有趣的事情,越折腾,越快乐,Ohmyd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