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祖父辈都是造船、讨海出身的濠江人,缘于对潮汕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以及内心共同的“船”的情结,在萌生以红头船为蓝本建造一艘能实现从汕头扬帆远洋的木质中式帆船的念头后一拍即合,并很快付诸行动。目前,这艘投资约450万的红头船进入设计图起草阶段,将选择于今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纪念日即中国航海日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年中可完成。
“当前,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建造木质中式红头帆船,正契合这个构想的精神。”发起人之一、濠江区旅游局局长杨育挺告诉记者,汕头是中国近代历史最早开埠的重要口岸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而红头船是潮汕人对外贸易的重要工具,是潮汕人的精神标志。但如今,随着机电船的发展,木质中式帆船已退出历史舞台,消失在人们视野已30多年。能够设计建造这类帆船的人,也已经超过70岁。
与杨育挺想法不谋而合的是此事的另一个发起人、汕头市海逸游艇俱乐部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少忠。他说,他的祖辈、父辈都是达濠造船厂的船工,从小与船打交道的他,对造船厂及传统造船工艺的没落深感心痛。考虑再三,他放弃了有着优厚待遇的工作,回乡创业,致力于以休闲产品的方式将“船文化”延续下去。因此,当与杨育挺聊起建造一艘木质中式帆船的想法时,马少忠内心激情澎湃:“让木质中式帆船的身影和建造工艺重新回到历史舞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于是,他们找来了潮汕文化学者、造船专业技术人员召开研讨会,成立了筹备小组,又请来一位曾在达濠造船厂工作的造船工为这艘木质中式帆船起草设计图。马少忠说,采用手工画图,为的就是还原木质中式帆船最传统的模样。
在负责设计的造船工马俊杰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这艘船1:30比例的起草图。利用蛇皮尺、曲线板等工具,马俊杰已完成了横截面、侧面图和俯视等线型图。光是起草这几幅图,他就用了15个晚上,每晚从8点多一直画到凌晨。只要有一点点偏差,他就必须不断地修改。马俊杰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还将通过计算得出型值表,再画出结构图和上层布置图,全部完成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虽是复制上世纪50、60年代的潮汕地区传统红头船的外观和建造工艺,但我们会赋予它现代化的建造元素和装备,以适应现代生活。”马少忠向记者介绍,这艘船计划船长为21.78米、船宽6米,重量约70吨,载重为40至50人,木质结构将采用进口乔木,结合玻璃钢建造工艺进行加固,内部装修完全采用现代化设计,配备现代化使用功能。图纸完成后,将送到欧盟CE船艇检验机构由其检验计算,通过检验即相当于取得此机构的认证。
马少忠说,这艘木质中式帆船将采取众筹方式为其建造筹集资金,拟成立红头帆船协会或基金会,建成投入运营后划出部分盈余作为慈善事业基金,帮扶学子完成学业或用于救灾和海洋文化的打造。
“这艘船建成后,我们计划分阶段航行,第一阶段实现环东南亚近洋航行,第二阶段实现远渡印度洋,第三阶段实现远洋环球航行。”说起建成后的计划,杨育挺、马少忠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