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粤东西北在创新驱动上到底有哪些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会议现场先抛出了一组数据。首先科技产出能力不强,2012年,粤东西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专利申请量分别仅为珠三角的1/24和1/17。科技服务机构科技论文产出和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366篇和1928件,不足全省的10%。
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科技实力差距有多大?昨日,广东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带来了较为完整的粤东西北科技实力现状的数据“地图”,让大家看到了巨大的差距。这份扎实的《加强科技创新驱动支撑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调研报告,由粤东西北办、省科技厅等联合调研组历经两个多月形成。
差距:研发不足珠三角1/14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广东省新时期的两大核心战略。
粤东西北在创新驱动上到底有哪些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会议现场先抛出了一组数据。
首先科技产出能力不强,2012年,粤东西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专利申请量分别仅为珠三角的1/24和1/17。科技服务机构科技论文产出和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366篇和1928件,不足全省的10%。
更令人尴尬的是人才紧缺。罗锡文介绍,粤东西北区域人才密度偏低。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企业研发人员总量为4.1万多人,仅占全省的7.81%。
除了没有人才,也没有钱。粤东西北科技创新投入乏力,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科技总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59%,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4。
珠三角R&D(研发)经费为1357.22亿元,占全省的94%,粤东西北地区企业研发投入达79.10亿元,仅占全省的6.39%,不足珠三角1/14。
窘况:科技拨款全部负增长
这些数据都是来自于一次大规模的调研。
今年3月到5月,省科技厅、省政府粤东西北办、省科协组织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河源、阳江、清远、韶关、云浮、汕头等市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考察,并分片邀请粤北、粤西、粤东的企业等召开专题座谈会,最后形成报告。
这份详细的报告还披露了很多窘况,比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中2013年粤东西北全部负增长。
粤东西北地区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15%,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增长情况看,珠三角地区2013年比2012年增长了29%,但粤东西北地区全部是负增长,分别粤东地区为﹣24%,粤西地区为﹣9%,粤北地区为﹣7.7%。在粤东西北地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基础极少的情况下,还出现大幅下降趋势。
以粤东的汕尾市为例,每年市级科技经费只有200万元,实际到位仅90万元。多数县区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不达标。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承担的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到位资金6.9亿元,仅占全省的12.9%,其中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到位资金分别为3.92亿元、1.07亿元、1.9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3%、2.0%、3.6%。
析因
交通落后机制死板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粤东西北科技创新与珠三角的巨大差距?
报告分析,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4%和全省平均水平的39%。占全省面积七成的粤东西北地区,高速路通车里程只占全省的四成,密度还不到珠三角的1/3,粤东西北主要城市之间尚未开通高铁或动车。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粤东西北地区科技发展的巨大障碍。地区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其他地区,社会服务相对落后,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及科研团队。
此外,科技体制机制仍缺活力。“省市县科技部门之间及跨部门协同性较差,不善于围绕产业组织全产业链的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的‘大战役’。”罗锡文认为,科技机构在收入分配、知识产权、科技奖励、职称评审、培训教育、人事管理、经费保障、绩效考核等微观运行机制上存在机制死板、激励不足、保障不强等顽症。
支招
“前店后厂”产业转移
“未来10年,广东应鼓励珠三角地区的重点高校、优势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在粤东西北地区独立或联合当地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机构,并在机构人员编制、资金、用地、税收、项目申报、学科布局等方面给予优惠。”罗锡文提出,要整合创新资源。
但是会场中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就提出在粤东西北设置科研院所不大现实,还不如让珠三角与粤东西北成为前店后厂的模式。
会后罗锡文回应,他认为前店后厂的概念与目前广东省提出的双转移是一致的。把目前的一些产业转移过去,粤东西北变成“厂”,珠三角成为“店”。但粤东西北地区不能照搬套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而是需要整合,借鉴经验,结合实际。
应抓1-2个主导产业
另一方面,在财力投入上,罗锡文认为,应严格粤东西北各市评估考核,确保粤东西北地区财政科技三项经费增长不低于同期地方一般财政支出增幅。加强省科技资金的倾斜支持力度,争取到2020年,省财政科技资金每年支持粤东西北地区达到7亿元以上(约占全省财政科技资金的20%)。
他还表示,12个粤东西北地市都有各自的一些优势产业,应该牢牢抓住1—2个当地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或特色产业。
最后,罗锡文强调,“关键是思路,要不要把粤东西北的发展放在广东发展的一盘棋上考虑,如果思路解决了,接下来才是资金人才等。”
案例
广东省人大代表:
400万元培养“黄金人”竟然最后还是留不住
在粤东西北的人大代表中有不少人关注科技创新发展,尤其是人才战略。省人大代表、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人事管理主任万军就常年关注粤东西北的科技创新问题。在万军看来,“平台、人才、资金是当前粤东西北科技创新驱动的瓶颈”。
他已经连续几年在省两会上提出关于加强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建设的建议。万军认为,目前粤东西北吸引科技人才的优势“极弱”。他说,从自己公司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创新平台有了之后,引进的高科技人才往往会因为粤东西北的社会环境,家庭孩子教育环境,家属就业环境,就医环境等方面的不足选择离开。“这些环境才是高科技人才最看重的地方。”
万军给出数据,目前整个陆丰公司本来有约400人,现在调动或者辞职的占到1/10。“1/10这个数字与大环境相比好像不高,但是核电行业的技术沉淀性很高,整个集团的人才流失率也就2%。”他感叹,“比珠三角地区要高出5倍,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了!”
万军介绍,“我们的创新平台已经建立了,但是在培养核电站反应堆操纵员过程中,突然发现人才在逐渐流失。”万军介绍,核电操作员很难培养,而且收入很高,所以有个外号叫“黄金人”。据了解,培养一个“黄金人”的费用在400万元/人。
“高科技人才引进本来就很困难,现在流失还特别严重!”万军感叹,经过调研,他认为核心原因在于人才的引进和鼓励机制的缺失。比如一些政府、事业单位引进211大学研究生会有几万元的奖励,但是对企业就没有。
他还特别指出,对科技人才来说,在同等情况下,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也相差很大,尤其是住房公积金相差达到1倍以上。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的累加,许多引进到粤东西北的科技人才宁愿违约赔款也要走人。为此,他呼吁政府要尽快出台吸引人才来粤东西北的机制和体制。
采写:南都记者贺蓓霍瑶薛冰妮实习生张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