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江枫 林杰 发自悉尼
在悉尼西区有一座十分闻名的古建筑,它矗立在一座山丘上,俯瞰半个悉尼。这座建筑现在被称为Catlangds House,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23年,至今已有180多年。Catlangds House早期曾是英国一位驻澳将军的府邸,后来成为族长的宴会场所。现在,它的主人是年轻的WIJA集
团董事长陈焕明先生。
汽车沿着高尔夫球场中的林荫路蜿蜒而上,直达山顶。这个球场围着山顶的Catlangds House依山而建,几位高尔夫球爱好者正在绿地上挥杆。我们来时,Catlangds House周围的玫瑰花正在盛开,小鸟在房子上欢叫。
我们先到一步,不一会陈焕明也到了。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坐下来,树丛掩映的城市从透明的玻璃幕墙影射到桌前,一切是那么和谐美好。
中西合璧打造古堡品牌
成为Catlangds House的主人,用陈焕明的话说,是一个很好的机缘。2002年里的一天,一个朋友介绍他来这里看看,从穿过高尔夫球场的那一刻,他一下被这里的环境吸引了。“悉尼是我向往的一个地方,在中国人多地少,没有悉尼这样的环境,看到Catlangds House的环境我心动了”。他试探性的询问业主的情况,没想到原来的业主刚好要退休,陈焕明很顺利的买下这座别致的古建筑。“早晨,在这里品尝咖啡,看日出,很漂亮;傍晚,在这里观日落也别有一番情致。每天四五点的时候,这里有很多白鹦鹉活动嬉戏,头是黄色的,非常壮观。”陈焕明很享受地说,一连串的词语在他口中很自然的连在一起,有点诗情画意的感觉。
据介绍,Catlangds House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对外营业,主营婚宴、会议餐以及Party,一直延续下来。随着规模的扩大,这里可以承办高规格的接待活动,澳大利亚总理和纽省省长均来过这里开会用餐。Catlangds House在每年纽省同行业评比中均能保持第一第二名次,2000年还得过金奖,品牌知名度可见一斑。
为了保持品牌的稳定性,陈焕明接手物业后十分注意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我接手后秉承原来的传统,延续到现在,口碑一直都不错。以前这里是德国人管理,德国人比较按照规章办事,我们延续下来,现在经理、员工都没有更换,格局上也基本没有改变,我在继承原来的传统上,再增加一些创意和功能。”
由于原有的员工在这里工作多年,对Catlangds House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也很乐意在这里帮忙,陈焕明就充分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他们对这里各种宴会规模十分清楚,只要给他们单子,他们就知道怎么办了。”
立足良好的软硬件,陈焕明注意营造中西结合的企业文化。每年的中秋节,陈焕明请员工及家属在Catlangds House聚会,给他们送中国的月饼,让员工了解中国的文化。圣诞节,同样开西式的Par鄄ty。这些活动增强了凝聚力,使员工有了家的感觉。所以从接手Catlangds House至今,经营非常顺利,营业额比以前也有所增加。
不过,陈焕明的理想并非于此,他准备对这个地方重新规划,增加更多功能。初步计划是增加酒店房间,扩建一个能容纳1200人的餐厅,再增加一个水上理疗馆,将Catlangds House打造成为一个集健康、运动、酒店于一体的休闲场所。
投资酒店市值大增
Catlangds House并不是陈焕明在澳大利亚投资的第一个项目。Bach Arms Hostel才是他在澳大利亚的试金石。1999年陈焕明移民澳大利亚,他一边学习语言,一边寻找投资机会。2000年悉尼奥运之后,澳大利亚经济整体复苏,旅游和房地产市场也随之升温,触角敏锐的他意识到澳大利亚新一轮酒店投资机会来临。2001年,经过多番考察后,他在距离悉尼不远的宝国市买下Bach Arms酒店。接下来买农场、住宅和商业地产。“我买的这个酒店也有历史,在还没有汽车之前,澳大利亚人远行靠骑马,这里就是一个驿站,随着历史的演变,后来就改造成酒店。这个酒店有餐馆、有住宿、有酒吧和娱乐,共有几千平方米。”
市场印证了陈焕明的判断。从2001年开始,来澳大利亚的游客不断增多,房价也不断攀升,悉尼周边的酒店供不应求。现在,Bach Arms的地值狂飙。陈焕明准备三年内将这座酒楼重建成为能够容纳两、三栋大楼的物业。
现在,陈焕明最忙的是在悉尼北区市政广场旁边规划一个新酒店项目。9月28日,他和市政要员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搬迁纪念仪式。两年后,一个拥有150套豪华套房的4.5星级酒店将在悉尼商业金融贸易中心崛起。
大手笔购得超级农场
陈焕明还有一个“储存”项目,因为地处偏远尚未开发,所以他很少与人提及。那就是几年前,他在新南威尔士与昆士兰交界处购买了“开车需要半个小时”的四万多亩林地,准备建设一个超级农场。据行业人士观察,现在这里已经升值不少。“当时一个朋友介绍,那里有山,有湖,有平原,本来想做旅游项目,政府已经批下来了,为了这个项目我还跟他们开过几次会。后来总共批给我们30栋房子和一个会议中心,第一批可以先建会议中心,会议中心建起来后面就跟着30套房子,沿着水边,环境非常好。”陈焕明兴奋地描述着农场的情形,“山上的水流下来形成一个湖,那里的鱼一条有十几公斤,袋鼠多到自己都怕,还有梅花鹿、野山羊、考拉、野兔等等,简直是一个天然动物王国。”
为了交通方便和吸引贵族旅游者,陈焕明还在农场里修建了飞机跑道。后来悉尼的地产和酒店项目启动,农场建设一半他不得不返回悉尼。“农场那个地方是出产澳大利亚宝石的地方,可惜现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发。”
[焦点对话]
“我非常看好悉尼酒店业发展”
《天下潮商》:市政广场旁边的项目竞争应该很激烈吧,最终您成功竞得项目,对一个华人来说非常不容易,是什么让政府看中您?
陈焕明:政府在决定这块地的去向时,要对发展商进行很多慎重的调查,包括信用、
能力、经验、财力等等。在众多激烈的竞争者中,我拿到了。我不仅拿到酒店项目,与之相连的后面两块地盘也都被我拿到了。我想政府是看到我的管理能力、经验、人品、信用。其实不少官员也知道我们中国的一些情况,他们现在每个礼拜有两个小时集体学习普通话。
作为华人,我是这样想的,一是要为中国争光不能给中国丢脸。二是说到做到,不能做到的就不要说。三是虽然文化不同,既然来到这里就要融入这个社会。《天下潮商》:您的投资中酒店物业占了很大比例,您怎么评价悉尼的酒店发展趋势?
陈焕明:现状和发展趋势都很好。随着游客的增多,酒店现在是供不应求,很多旅行团来了之后都要到很远的地方住。我建市政广场旁边的项目是考虑到,一是有市场需求,二是在政府等公共场所的旁边,离火车站也很近,走路就是8分钟左右,另外左右边都是大型的购物商场。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天下潮商》:您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澳大利亚的,怎么会想到进入地产和酒店行业?
陈焕明:我1995年来过一次,来了之后,这里的环境、气候、生活都很吸引我,而且澳大利亚还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也没有太多干扰因素,虽然这里的人做事相对来说节奏慢一些,比较休闲一点,但还能接受。
1999年正式过来时,语言障碍是最大的问题。我就去读书,学英语,适应环境,逐步逐步地融入这个社会。
潮汕人在捕抓商机方面比较快也比较准,然后我们看好就做,如果犹犹豫豫就很难做得成功。澳大利亚悉尼举办奥运会之后,我感觉整个市场气氛都不一样,房地产市场和其他行业都在升温。我来这里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Bach Arms Hostel,在宝国市买了这座酒店。接下来就买农场,还有住宅、商业地产。边学边摸索。《天下潮商》:您来澳大利亚的时间不长,但做得非常成功,就个人来讲还有什么心愿?
陈焕明:我不算有成就的人,我每天还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学会融入这个社会,不断的提高自己,希望把自己的事业做好,然后能对社会有一些贡献,多增加就业机会,多增加税收。
[主编观察]
捕捉商机的三重含义
有一句熟悉的话在澳大利亚不断得到印证:人的思想有多远就可以走多远。采访完陈焕明,留给记者的不仅仅是Catlangds House周围的美丽风景和那鱼肥马壮的农场生活,更多的是感叹他敏锐前瞻的商业意识。
陈焕明在澳大利亚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三大亮点:一是他选择了处在升温、具有极大成长空间的地产和酒店行业。二是他对商机的捕捉能力,能够以前瞻的眼光快速切入项目。三是他对项目的把握,不仅注重了现实的价值,还看到了延展空间,这为未来项目改造、项目增值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就行业本身而言,客观上存在着需求大小和发展限度问题,以此为依据,可以分为“大行业”和“小行业”。所谓“大行业”就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可以成为区域经济支柱的产业,对于国家而言,能源、电力、冶金、机械等等往往成为重点发展的“大行业”;对于城市而言,地产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和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于这一范畴。这一点在国内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具体到澳大利亚的城市,比如悉尼,由于这个国家的旅游业发达,带动了商业地产和酒店业的发展,使得这两个行业具有很大成长空间。陈焕明在悉尼奥运会期间已经敏锐意识到这个投资趋向,并成功把握了时机。
细数陈焕明的酒店和地产项目,不难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具有很大的改造增值余地。比如Catlangds House,周围宽广的空地可以进行配套规划,他可以在那里增加更多功能。比如增加酒店房间,扩建餐厅,增加水上理疗馆,这样未来就改变了Catlangds House目前的单一餐饮功能,未来将成为一个集健康、运动、酒店于一体的休闲场所。再比如他的Bach Arms Hostel,当初看中就是这里的位置以及改造空间,他已经计划三年内将原有酒店重建为三栋新物业,这样原来的“1”就变成了“3”,还不包括地价的升值。所以陈焕明是一个商界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