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南澳海岛上的丁氏家族,先辈从修船务渔起家,却崇文重教、恪守礼善,书写了“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丁氏好家风,成为渔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六十多年间,祖孙三代先后有30人从事教育工作,“丁厝出贤人”之美誉不仅在南澳广受称颂,更随着丁氏后人的足迹香飘海外。
三代出了三十位“先生”
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南台村,居住着一个从明末清初便迁居于此的丁氏家族,传宗至今十余代。在云澳镇这个1万多人口的渔村小镇里,48户276人的丁家只能算是小姓氏小家族,但只要一提起丁氏,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丁厝出贤人”。走进南村路63号的一座老宅,迎面而来便是浓浓的诗书韵味:“崇文修德”、“扬善维和”等刻于立柱的对联,笔墨或浑厚、或俊逸,皆为丁家人所撰书,在南澳岛内,丁氏书法素有口碑,每年春节,由丁家人书赠亲朋的春联多达二百多对。
这座老宅是丁氏家族的祖屋,已生活过七代人家。主厅墙上的一幅辈序诗,八句32个字,冠首八个字便藏着丁氏的家训:“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现年已85岁的丁氏宗亲会会长丁庆端是家族的“族长”,宅子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他的记忆。而最让他铭记的,是启蒙自己一生的大伯丁衡章。“小时候,大伯就是我们这群孩子的老师,每天晚饭后,大伯就会坐在前厅的一张藤椅上给我们‘上课’,讲为人处世之道,我们十多个孩子必须一个不少,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听讲。”受大伯的影响,丁庆端一生与教育结缘:先后在饶平、南澳等地执教45年,最后在云澳中学校长岗位上延期退休。而尤值一提的是,从1950年至今,丁家三代人中已有30人从事教育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0多人次的“丁老师”被评选为全国和市等各级教育先进人物。丁庆端笑称:如果办个学校,丁家人能包办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课程。
丁家的崇文重教,并非仅仅“独善其身”。老校长丁庆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便已率先在家乡推行类似“素质教育”的理念,影响了一代代学子。与当时许多学校为了升学率纷纷开办重点班不同,丁庆端始终坚持“不能为了少数而放弃多数”、“表扬后进生”等教育思路。在此理念指导下,云澳中学多年里的期末考、中考各科平均分数线,常常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行善济困个个识孝义
南澳丁氏的家风传承,还体现在知礼行善之上。遵孝悌、懂礼仪是整个家族必须恪守的训诫,族人不论年龄大小而辈序分明,同辈兄弟姐妹不能直呼其名,而成年晚辈,即便见到比自己年轻20多岁的长辈,也一律以“叔”、“姑”尊称。
每年正月初三,是丁氏宗亲会一年一度聚会的日子。这一天,全族成员都会相聚祖厅联络感情,共商宗族大事。
热心公益慈善,也让丁氏家族为人钦敬。早在解放前,丁家先人便积极参与云澳协义善堂的各项慈善工作,建国至今在修路建桥、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中更作出无私的奉献。1984年复办善堂的首任社长丁仲义居功至伟,而现任社长丁仲可也为丁氏族人,而今云澳镇内九成以上的村道均由协义善堂牵头捐建。此外,该善堂每年还为云澳当地优秀学子和贫困学生开展奖学助学,鼓励孩子们努力求学。
丁氏家风甚至远播海外。丁家第三代族人丁普昕(丁庆端三弟丁仲声的长子)年轻时远赴澳洲留学并定居经商,六七年前因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卓越,被澳洲政府授予“太平绅士”称号。多年来,赴澳洲求学发展的潮汕老乡但凡有工作或生活上的困难,找到丁普昕都能获得力所能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