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潮州手拉壶大师收美国女徒弟 为百年手艺找后备人才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2015-07-01     浏览:

  • 字体:

         唯一手拉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破传统”开门授徒

当美国得州女子玛丽看到中国手拉壶的照片时,她就决定来中国学陶艺。她先是到了宜兴,最后决定留在了广东潮州,到中国壶艺界唯一一个手拉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华的工作室当起了学徒。她已经接触陶艺十年,但在这里,她决定从零学起,用一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心目中完美的中国陶器。

玛丽的故事:接触陶艺十年如今归零重来

昨日下午,潮州市凤新东路旁的谢华大师工作室迎来了一名特殊的学徒——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女子玛丽。她在这里已经学习了三个多星期。她先是选择了中国最负盛名的制壶区——宜兴。可她喜欢的陶艺是传统的轱辘成型的技法,于是她又转而来到了潮州。

潮州手拉壶正是传统轱辘成型的技法,这里的手拉壶百年老字号就有好几家。玛丽通过韩山师范学院一位老师介绍,直接来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华的工作室。

“见过面,他对我说学习可以,跟别人一样慢慢学。我是过了几天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中国唯一的手拉壶国家级大师。”玛丽说。

在与记者聊天的时候,玛丽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她把托盘刮净,然后啪一声把一块掌心大的泥土拍在旋转的托盘上,然后把手放进旁边的一个小盆子里洗了洗,准备拉坯。这时,谢华刚好走过来,他马上用不太熟练的英语制止了玛丽:“nowater(意为不要把手掌沾水去拉坯)”,然后递给她一块毛巾让她把手擦干。

“你以前的这种习惯不好。”谢华对玛丽说完湿手的事情,又转而指出在拉高壶坯的时候手指的力度不对。“你的拇指该摁进去,去感受均匀的用力。”谢华一边说着,一边坐下来演示,他闭着眼睛歪着头,凭着几十年指尖的感受,就可以把这块泥巴快速地拉成一个壶坯的形状。

玛丽显然很佩服这一切。“其实我来到这里之前,我就接触陶艺十年了,从小学开始。但我决定,既然到了这里,就从零开始。”玛丽说,她暂时没有太明确的计划,不过她希望可以留在这里一年学习完所有的程序。

收徒背后:为百年手艺找后备人才

玛丽显然不知道,就在三年多前,这一切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那之前长达百年的潮州手拉壶历史里,尽管形成了多家老字号的局面,但没有一家手拉壶作坊会开门授徒。

别说外人了,就是亲女婿都不传,这是当时手拉壶手艺人的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而到了2012年4月,潮州手拉壶老字号“俊合号”的传人谢华在位于枫一村的老宅开班广招学徒。“当时有十多个人来学做手拉壶,后来人多了,就把朋友闲置的厂房改成了工作室,人来得更多了。”谢华说,现在在这里学习的有近60名学徒,培养过的学员已经超过了百人。

在这些学员里,还有企业家、高校老师、大学生等。其中,来自福建集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童文彬就辞去工作前来潮州在谢华工作室全心学艺已经超过一年半,在不久前获评为潮州市湘桥区的助理工艺师。

“我家在闽西,可是那里没有人会做手拉壶。”童文彬说,尽管修习生物科技专业,但他在这里找到了乐趣。

这一颠覆过去百年手拉壶传承传统的做法,不是没有争议。但谢华显然认为这是必然要走的路。

“潮州壶不能够发展,就是因为自己做自己的。我们的材料、技艺都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欠缺。”谢华说,如果潮州壶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一个老作坊一年能做两千个茶壶已经很辛苦了,可这样的产量无法面对来自世界的大市场。

“虽然才短短三年,我们的工作室这几十个人已经做出了占整个潮州相当比例的茶壶。”谢华说,潮州壶的美誉度很高,值得政府和整个行业的共同推动。

就在谢华在工作室外屋檐下的功夫茶桌上聊着这些的时候,玛丽从屋里走了出来,躺在了吊床上休息。这种在劳动间隙彻底放松的“美式休闲法”也给这个繁忙的工作室带来了一些不一样。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