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只有当金融成为实体经济的“加油站”而非“抽水机”,金融业增加值的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才更具价值。
金融业增加值成为上半年我国GDP增长的重要动力。按产业划分,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4%,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仍在延续。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业的增加值达到27757亿元,同比增速17.4%,比上年同期增速高8个百分点,为近18个季度的最高值(见图),增速比排名第二的“其它服务业”要高出8.5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8.07%上升到9.35%,比重增加了1.2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20%左右。
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长更多地来自于金融中间服务。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金融业增加值是金融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创造的价值总量,它由融资服务增加值和中间服务增加值组成。融资服务增加值是金融机构提供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发行和购买证券等资金融通活动形成的产出,中间服务增加值是金融机构从事证券交易、投资管理、结算、外汇交易等不具有融资性质的中间服务的产出。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2015年上半年,我国包括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在内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8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46万亿元。可见,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强劲增长的动力并非源于融资服务,而是来自于金融机构在证券交易、基金投资、银行理财、信托投资等领域的交易佣金或管理费用。例如,根据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受益于上半年资本市场的火热,125家券商上半年营业收入3305.08亿元,净利润1531.6亿元,均已大大超过2014年全年总和。
从国际经验看,金融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体现了金融深化的过程,但并未很好地反映潜在的风险因素。金融业增加值的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深化的表现。英格兰银行副行长安德鲁·霍尔丹在2010年的研究中就指出,自1850年以来,英国金融业增加值增幅是整体经济增加值增幅的两倍有余。然而,金融业增加值在目前的统计体系中是存在缺陷的,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反映风险状况。当一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上升时,银行会通过提高利率来应对预期损失的增加,资本市场的佣金收入会因为资产泡沫的增多而提高。这一情况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美国和欧洲,造成了人们对金融部门之于实体经济贡献的高估以及对风险的误判。
金融业真正的“增加值”在于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我国能够如美英等国那样为全球提供金融服务之前,脱离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业,虽然在短时间内也能够产生较高的增加值,但在长期内将积聚风险。在金融业增加值大放异彩的同时,我国“社会融资增量/金融业增加值”这一指标,从2011年的5.2下降到2015年上半年的3.2,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下降可见一斑。未来,只有当金融成为实体经济的“加油站”而非“抽水机”,金融业增加值的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才更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