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媒体人观点 >> 正文

唐福勇:从交换真人秀想到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2015-07-28     浏览:

  • 字体:

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两个不同国家的八个青少年,互相到对方国家生活学习半个月,从而体验到不同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从细节中展示在国内流传很广、却少有直观感受的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

这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在播出的大型跨国教育真人秀节目 《青春季》里正上演的故事。7月23日,《青春季》首映礼在北京举行,笔者有幸被邀请参与了首映活动。除了参与嘉宾们所谈到的互换所带给国人的不同教育差异外,文化的、习俗的以及对生活观价值观的比较,都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正如二十年前一场中日青少年的夏令营令国人认识到中日两国小朋友在生活诸方面的差异与差距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早已走出国门,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外求学甚至移民。然而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教育方式教育体制也一直在国内存在争议。从本意上来讲,央视财经频道策划的这样一组节目会引发国人对中西教育差异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和关注。

但笔者却想的是另一个方面的事情。那就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大潮中尤其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他们在海外的生存需要注意什么?中国的企业又如何在另一个不同文化、习俗、国情的国度与当地的企业共同成长。更何况国家间还有来自经济、法律、政治和监管体系上的差异,其间的差异如何融合?中国的企业如何被真正认可并接受?

人的走出去与企业的走出去其实在某些方面是很相像的,都需要去适应、学习和融合。

经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走出去的浪潮,其间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案例。虽然许多企业在海外并购与发展中会大量选用当地人,但常常也会遇到派出去的高管无法与他国管理队伍有效融合或者说在管理理念及做事方法上难以互相认可。

未来,这样的问题依然会大量出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那么有没有什么方式方法可以减少这方面的问题或难题呢?从交换真人秀笔者想到了其实企业的员工或高管也是可以相互交换的,而交换的目的不仅可以令不同国家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互相熟悉双方的国情、企业的文化与发展战略,同时也能令不同国家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战略有更多统一的认识,而交换同时还能令不同国家的员工和管理人员理解并熟知该国的文化与习俗,而只有理解并熟知了,才会促动双方人员去找到一条更有融洽的方式去处理在异国的企业发展战略与遇到的各种问题。

那么怎么交换呢?能否在真正并购和合作之前,在企业相互的业务往来阶段,双方互派员工到对方国家的企业中去熟悉工作生活呢?有人可能会说,那怎么可能呢?竞争对手怎么会接受对方派来的员工呢?那不是引狼入室、接受卧底吗?事实上,真正有胸怀大志的企业并不会这样想,相反,通过对方人员的交换也可以更了解对手企业的文化、管理以及员工的素质甚至员工的习惯习俗等。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不是很好么?更何况在当前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是靠并购对方在异国落地,更多的可能会选择当地的一些企业一块战略合作,共同发展某一市场,如果是这样的合作企业,互相交换员工及高管到对方国度的企业中去生活工作,岂不是更可以让各自的企业更多地了解他国市场、他国企业、他国人文国情。

笔者去年底做一个中国航运保险调研时,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秘书长曾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从国内各大航运保险企业中选派人员到伦敦、香港等几大国际航运保险市场的城市去深入地待下去,这种待下去不是去一两个月或三五个月,是要长期在那里生活工作三五年甚至更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眼界、熟知国际航保规则、清楚国际航保操作方式甚至国际航保的文化习性与法律问题处理与规避等。

可见,在当前中国经济进一步全球化,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进程中,中国的企业人员也有必要进行类似前期的“交换真人秀”。而且企业的“交换真人秀”更需要落地与踏实,更需要时间的沉淀,而不只是派几个员工或管理人员去逛一圈,三五天或半个月就回来。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未来的走出去进程中,需要越来越多的人长期交换到异国。只有这样,中国企业走出去后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