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会馆将首办集团“出花园”成人礼。前排左起:辛松永、陈岳雄、洪静源和陈庆来。后排左起:陈夏蕾、郑锦彬和吴铭耀。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出花园”是潮州人独有的成人礼,但新加坡潮人大都早已忘记这个源自中国潮汕农村的传统习俗,更不知道要如何为孩子办这种成人礼。新加坡揭阳会馆下个月中将首次主办集体“出花园”仪式,希望把失落的传统找回来。
揭阳会馆计划吸引60名虚岁15或以上(即实际年龄14岁或以上)的少年男女,一起“洗花水、穿新衣、踩木屐、咬鸡头”,以难忘而独特的仪式告别童年。
古代潮州人认为,未成年孩子好比生活在花园里,受到公婆神眷顾,不过一到虚岁15,就要把孩子“牵出花园”。“出花园”意味孩子已成年,能独立生活。
曾经历“出花园”仪式的揭阳会馆新任会长洪静源(66岁)说,以前他们的家是在大士村,那里百分之九十的村民是潮州人。半个世纪以前的新加坡不像今天这样城市化,他父母还依循古礼为他举行“出花园”仪式。
他说:“还记得那一天,我换上新衣,穿着红木屐,一整天被家人视为‘重要’人物,吃饭时坐上主人位,比长辈还大。”
揭阳会馆青年团团长吴铭耀(36岁)也接受过“出花园”仪式。他记得当时由祖父主持一切,他先在家中洗花浴,换上新衣,穿着木屐到粤海清庙祭拜花公花婆,之后回家跟家人吃“花园席”,大家让他当“一家之主”,还要他“咬”鸡头。
传统源自潮州唯一状元
“出花园”中的“穿木屐,咬鸡头”,据说源自明朝嘉靖年间的潮州状元林大钦(1511-1545)。中国自隋唐开科取士,直到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1300多年时间里,总共出了650多位文状元,当中只有一位来自潮州,他便是嘉靖十二年在殿试时被皇帝钦点为状元的林大钦。
传说林大钦年少时买不起鞋,只穿木屐。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名抱着公鸡的老人,蹲在路旁欲与人对对联。少年林大钦以“牝羊颔下须”对上老人的“雄鸡头上髻”,老人便把公鸡送给他。回家后,他父亲煮好公鸡后还砍下鸡头奖励他,取“独占鳌头”之意。后来,他果然高中状元,自此潮州人便在“出花园”时仿效他穿木屐和咬鸡头。
揭阳会馆总务陈庆来说,这是揭阳会馆首办“出花园”仪式,因此决定放宽年龄限制,“已过虚岁15却不曾‘出花园’的青少年,可以参加‘补办’成年礼。此外,我们也决定开放门户,欢迎其他潮籍乡亲参加。”
“出花园”策划小组组长郑锦彬(43岁)说,由于考虑到参加者的宗教信仰,小组决定让参加者选择是否要祭拜公婆神,“会馆会帮他们准备好印上特别图样的T恤和木屐,也会到粤海清庙把公婆神请到会馆供祭拜,另外还会办二三十桌‘花园宴席’。开席前,会让参加成人礼的孩子集体‘咬’鸡头。”
青年团新媒体组长陈夏蕾也说,为了让仪式更有意义,策划小组会安排家长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对孩子的期许和祝语,孩子“咬鸡头”后,需向父母敬茶。父母此时就会把卡交给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们的期望。
副会长陈岳雄说:“揭阳会馆希望青年团的这个新项目,能成为会馆的突破点,把流失的传统找回来。”
另一名副会长辛松永也透露,花园席的菜色很讲究,咬鸡头意寓出人头地,“但属鸡者不能咬鸡头而改咬鸭头,吃乌鱼比喻年年有余,葱代表聪慧,吃猪肚比喻做人要有肚量等,会馆会尽可能按照传统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