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潮州:东凤镇鲲江乡 青年运用网络为家乡搭建传播平台

    来源:潮州新闻网    作者:    2015-08-09     浏览:

  • 字体:

【摘要】在潮安区东凤镇鲲江乡,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不忍家乡日渐落寞,群策群力搭建起了“网络鲲江”平台,利用QQ群、微博、微信,传播文化、推介物产、发布资讯、扶贫济困、凝聚乡情等,他们希望在传承中谋求创新,让深爱着的这片土地,成为“回得去的故乡”。

当一个乡村接入了移动互联网,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又会给村民带来怎样的生活改变呢?在潮安区东凤镇鲲江乡,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不忍家乡日渐落寞,群策群力搭建起了“网络鲲江”平台,利用QQ群、微博、微信,传播文化、推介物产、发布资讯、扶贫济困、凝聚乡情等,他们希望在传承中谋求创新,让深爱着的这片土地,成为“回得去的故乡”。

网络上有个“鲲江乡”

在“网络鲲江”,你可以看到村民在微信上图文并茂地推介本地新鲜的荔枝、芡实等特色农产品;大叔用手机拍下村里潮乐的精彩表演上传到微信群,乡亲们第一时间点赞喝彩;热心的大姐在QQ群发出公益活动的号召,很快就有人回应参与……

网络上的“鲲江乡”热闹非凡,近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据了解,“鲲江乡”包括有微博、微信公众号和QQ群等,已经运作了两年多的时间。翻阅微博微信,推送了大量关于鲲江郑氏宗族历史、人文景观、名人名贤、特色特产等资讯。比如剖析“鲲江”乡名的来源与含义,纠正如今大家经常误用的“昆江”;介绍潮州古城太平路大理司平坊和圣朝使相坊两座古时由鲲江郑氏所建造的牌坊,传颂先祖勤政廉政的官风官德;述说鲲江乡独具建筑特色且有数百年历史的祖祠家庙,提醒后人修缮保护;等等。

除了丰富的人文历史,眼下乡里的大小事、新鲜事,“网络鲲江”也及时扯开嗓门公告:乡里最隆重的“闹热”,高清图片现场直播,大伙都来感受一下喜庆的气氛啦;割好放在池塘边的芡实可要看紧了,最近有小偷盯上咱们的特产了;有人进村推销保健品,都是些夸大功效专骗老人家的产品,大家可不要上当了……

“网络鲲江”上,乡里人共叙乡情乡谊,无论是老中青少、在外打拼还是留守故土,因为身上共同贴着“鲲江乡”的标签,大伙越走越近,越聊越火。网友“红姐”赞赏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很有“乡土味”和亲切感,不但自己关注、阅读,还经常转发到微信朋友圈,跟大伙一起交流探讨。网友“岸边垂柳”则说,自己比较年轻,以前总跟乡里的长辈们搭不上话,但现在通过网络,了解了很多乡里的人和事,有时间也会参加公益活动,开始觉得真正融入乡里的生活了!

讲述印发传单组建团队

鲲江乡,实际包含了鲲三村和鲲五村两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近万,外来人口较少。现在,“网络鲲江”受到了越来越多乡亲的关注、肯定和参与,大伙明显感受到,邻里之间更加融洽了,乡村的风气风貌也大为改善。

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为什么会为乡村搭建一个网络平台?近日,记者辗转联系到团队成员,并来到鲲江乡采访。

提起“网络鲲江”的创建,郑少林与郑立楷两位创始人相视一笑:他们是“不谋而合”。

郑少林在鲲江乡生活了30多年。近些年,他明显感觉到离乡的人在增多,但由于长期缺乏联络,乡情日见淡薄。而最让他忧心的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父辈们无所适从,感到迷茫。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郑少林,希望能为家乡做些改变。2012年12月,他以“鲲江乡”为名,建立了一个QQ群,先把身边的同学、朋友拉拢进来。为了聚集人气,他还自己掏钱印制传单,跟朋友一起到街头巷尾、菜市场张贴、派发。慢慢地,吸引了一批年轻人的加入,增加到三四百人。

与郑少林留守家乡不同的是,郑立楷自高中以后,就离开鲲江乡在外读书、工作,目前在江门市一家上市公司担任董事。虽然长期在外,每年也就回乡几次,但过了不惑之年的他,与郑少林也有着类似的想法。于是,他自己创建了一个传播家乡历史文化的微博帐号——同样也是取名“鲲江乡”。

两个原先没有交集的人,在“鲲江乡”的QQ群上相遇后,一拍即合。2014年,“网络鲲江”7人的核心团队正式成立,并逐步建立起以QQ群、微博、微信的系统传播平台。

讲述投身公益播撒爱心

在传统的乡村,“网络”还属于新鲜事物。在郑少林到处派发宣传单的时候,有些乡亲并不理解,也不明白,甚至向他投来异样的眼光,嘴里嘟囔一句“疯子”。但是,一次偶然的网络寻人,让乡亲对“网络鲲江”平台以及这个团队,发生了360度大转变。

当时,村里有两个小孩走失了,“网络鲲江”马上通过平台发布消息,发动更多的人帮忙寻找。不幸的是,两天后小孩被发现溺水身亡。随后,有热心人发动捐款,团队成员积极奔走牵线,将筹得的善款,如数送到遇难者家属手中。

自此,“网络鲲江”团队开始投身公益。他们利用自身的平台,报道受助者的详情、发起帮扶活动号召、公布筹集善款明细,为贫困者送去关怀与温暖。

团队中的成员,大多是工薪一族,做公益活动时,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出钱又出力。无私的奉献感染了乡亲,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也一起加入,如今,一支4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也正式建立。2014年7月,一名受助者向“网络鲲江”团队捐赠锦旗,感谢他们的热心帮助。

讲述推介家乡人文景观

历史上的鲲江乡,名声响当当;但如今,提起“鲲江乡”这三个字,很多人并不知晓。怎样才能把鲲江乡富有特色的建筑和生态人文景观推介出去,吸引大家的关注呢?

“网络鲲江”团队中,不乏有了解乡村历史文化的文人,更有摄影高手。他们细心研究,并收集整理,通过网络平台,以图文的形式向网友推送,讲述这片土地上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故事。

网络的传播更加有力量。鲲江乡吸引了关注古村保护与活化的古村之友的关注。今年6月,潮汕古村之友一行20余人到鲲江乡参观访问。“网络鲲江”团队、两村委以及大宗祠理事等热心接待,引领访问团参观了历经五百多年仍屹立不倒的空心胶丹古树,再经“入德”寨门,步入鲲江乡,来到大宗祠,以及村内其它宗祠家庙等,向访问团详细地介绍每一处的人文历史。

“德门奇树雄心态,直巷宗祠贯古今。丹荔芡实能醉客,鲲江翘楚更同心。”古村之友“曼陀罗花”在游历完鲲江乡后,大为赞叹,并赋诗一首。古村之友还建议,鲲江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应该加以保护、活化。

展望有望获公益基金会技术支持

“传统的乡村受到了互联网巨大的冲击,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如何因应时代的需求,借助互联网,让鲲江乡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这是“网络鲲江”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今年7月,郑少林到深圳参加“益行家”分享会的时候,认识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交流中,他了解到腾讯基金会通过六年的乡村公益实践,在探索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乡村问题的方法——“为村开放平台”。这是一个用移动互联网发现乡村价值的开放平台,以“互联网+乡村”的模式,为乡村连接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

郑少林与郑立楷等团队成员讨论过后,觉得非常适合鲲江乡。得知为村项目尚未正式上线,他又通过多种渠道找到了项目负责人,努力推荐鲲江乡。这时,项目组的工作人员也正在全国各地寻找互联网乡村的经典案例,经过多次电话了解,对方认为鲲江乡已基本达到申请腾讯为村的资格。据了解,申请成为为村的村庄,可以在“为村开放平台”上获得由腾讯整合资源、为村连接所提供的三大支持:移动互联网工具包、为村资源平台、社区营造工坊。

目前,“网络鲲江”团队正努力为8月19日腾讯为村正式上线筹备申请资料,还希望能去一趟贵州,观摩腾讯在贵州的第一个为村试点。“假如申请成功,鲲江乡可以在腾讯的帮助下,加强村民对乡村信息的了解,维系长期在外的乡亲与家乡人的联系,宣传推介芡实等特色农产品。”郑少林还补充说,腾讯街景功能也将优先为为村村庄服务,这将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郑少林信心满满,希望以青年人的创新思想和实际行动,拥抱互联网,让乡村乘“互联网+”之风升级发展,给乡亲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网友观点

“阿欧”:7月30日晚上,参加了“网络鲲江”举办的《创变者》这部社会创新纪录片的放映会,现场还有嘉宾演讲,分享的话题中就有“互联网+”时代下的潮汕新经济及新媒体对当前社会的影响。在互联网经济并不发达的潮州,能有这样的内容分享,感到非常新鲜。

“大叔”:我是一个农民,以前每天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开始对“网络鲲江”,我也很不在意。但慢慢接触,确实感受到在如今这个时代,只有借助互联网,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活和生产的发展。而且这帮后生仔,确实是真心在为乡里做贡献,出钱又出力,咱作为老一辈,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杰”:千百年的鲲江,千百年的民俗,是如此渺小如此平常,只因一群热爱生活、关心家乡、才华横溢、热衷网络的年轻人,用心描绘使这古老的村庄、朴实的民俗变得异常精彩。这种精彩在你我手指之间无限传递,这种乡情也就传遍海内外。印象鲲江,文化鲲江,我们为这种积极向上的家乡情怀点赞!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