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面积约513.115平方公里,共分76个府,府以下设县、区、村。泰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现有人口6000多万,分为30多个民族,其中泰族占人口总数52%,其余主要为老族(占30%)、华族(占12%)、马来族(占4%)和高棉族。泰国以泰语为国语,英语则为官方语言。在曼谷及其它华人聚居区,还流行以潮语为主的中国方言。
中泰的交往,始于西汉,此后不断有中国人迁居泰国。明代,中泰交往盛极一时,形成华人华侨聚居区。泰国的吞武里王朝(1767—1782)建立后,中泰交往更加密切,使华人华侨人数剧增。19世纪30年代,曼谷主城的40万居民中,华人华侨占3/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泰国华人华侨总数已达百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中国人再次涌入泰国。1983年,泰政府公布在泰的华人华侨630万,占泰总人口13%,目前,估计在泰华人华侨700万左右,约占全国总人D 12%。
泰国华人华侨中,祖籍为潮州地区的人士最多,约占70%,他们多数居住在曼谷、清迈、合艾等大中城市,其中以曼谷尤为集中。
南宋末年,潮汕人开始移居泰国。他们的兴衰、跌宕起伏的道路十分曲折。1278年,元军进攻潮州城,潮州知州马发率领士兵英勇抵抗,失败后残存者纷纷逃难海外,其中不少人到了泰国。
明朝中叶,出生于饶平苏湾都(今属澄海),后为潮州小吏的林道乾,聚众起事,反抗明统治,拥有武装在海上活动30多年,最后于1578年(明万历6年)率部众2000多人到达泰国南部定居。泰国北大年国王将女儿嫁给他,并划去所属之地若干,给林道乾半众居之。林道乾在当地建立了功绩,当地人民将北大年港改为“道乾港”来纪念他。这是潮州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群体迁移泰国的纪录。
1767年,泰国大城王朝被缅甸军队灭亡,来自澄海县的郑镛之子郑信起兵反缅,在当地人民和以潮州人为主的旅泰华人帮助下,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家门,建立了泰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1767—1782)。此时,潮人备受尊敬,吸引着本土潮人一批又一批来到泰国。
郑信打败缅军后,迁都吞武里。随后的曼谷王朝(1782—现在),又在吞武里京都的对面另辟新都(即现在的曼谷城),需要大量有智慧的劳力,这使众多潮人进入泰国后有用武之地。此后,又因闽粤沿海缺粮严重,清廷准许商人领照到暹罗采购大米,并制定优惠税收政策,鼓励中泰之间的大米贸易。这种政治经济局面,也有利于潮人移居泰国。形成了潮人移泰的第一个高潮。在曼谷王朝拉码三世(1824—1851)初期,暹罗的潮人移民每年约有6000至8000人。19世纪30年代,华侨华人至少占了曼谷40万居民的一半,甚至3/4。
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前期间,是潮人移居泰国的第二高潮。
这个时期,樟林港让位于汕头港,轮船取代了红头船,泰国对华贸易不断增长,汕头港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和广州,位居全国第三位。而此时的中国,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军阀割据,战火频仍,自然灾害不断。潮州人正经受着天灾人祸,饥寒交迫,不得不漂洋过海,谋求生活出路。
进入20世纪后,每年有大量潮人进入泰国,泰华人华侨社区不断扩大,由1910年的79万人增加到1942年的187万人。从而也在泰国形成了以潮州人为主体的华人族群。
潮州人到泰国,一般先在商店当店员,在码头当挑夫,在工厂当工人,或在农村务农,以出卖劳力为主。在稍有积蓄后,就开始经营小生意,做小商贩,或办家庭作坊,开办小手工业。这样缓慢积累资本,逐渐扩大业务。在这个时期,许多潮州人的观念还是“叶落归根”,他们所获得的劳动收入,多汇往故乡,赡养亲属或在家乡买地建房,以图日后回归时有个安身之地。
20世纪50年代以后,泰国潮人在经济上发展壮大,并走向集团化、国际化阶段。其间涌现出如金融巨子陈弼臣等一大批事业有成的潮籍企业家。
陈弼臣(1910—1988),出生在泰国吞武里,祖籍潮阳,曾就读于潮阳六都中学,因家贫中学未毕业就往泰谋生。他先后当过厨师、小贩、苦力和司账等职。不久,与友人合作,先后致力于木材、五金、文具、纸张、药品、保险等经营。1944年,陈弼臣与好友合作,罗致人才,创办盘谷银行,由于经营得法,盘谷银行不断发展,1977年总资产逾462亿美元,员工近3万人,设521家分行,分布于亚、欧、美洲国家的首都和重要的金融中心。1994年该行被(欧州货币)杂志列为世界500家最大商业银行的第120位。
陈弼臣之子陈有汉1980年升为盘谷银行总裁,曾先后获泰国王援予的三等、二等、一等白象勋章。目前,盘谷银行是陈氏家属的第三代陈有汉之于陈智深任总裁。陈氏家族还拥有堆栈、人寿保险、酒店、玻璃厂等独资企业130多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泰国的潮人继续扮演着主要角色。在泰的16家商业银行中,有6家是潮人家族经营。潮人经济已由多元化进一步向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接受西方高等教育后陆续回到泰国的潮人后代,开始接管其父辈事业,他们运用现代管理和科学,使经营模式从传统的家族式转向现代的大众公司和上市公司方式。如谢国民(澄海)的正大集团、陈有汉家族的盘谷银行、读信·泰那越集团等,都是规模宏大跨国集团。
泰国传统的大米出口业,仍是潮人的天下。出口量占泰国大米出口量80%的10家华人出口商,大多是潮人。除胡玉麟(潮州人)外,张锦程(普宁人),张潮江(潮阳人)等也是主要大米出口商。
泰国的潮人是泰国经济领域中的主角。据泰国(星暹日报)1996年7月5日刊登文章称,当时世界上376位华人大富豪中,泰国有30人名列前100名内。如正大集团拥有资产80亿美元;盘谷银行董事会主席陈有汉拥有资产60亿美元;大城银行的李智正(澄海)拥有资产30亿美元;伟成发集团的吴玉音、吴光伟(饶平)姐弟资产34亿美元;京华银行的郑午楼(潮阳)25亿美元;泰兴钢管集团的李石成(潮阳)家族25亿美元;电脑通讯巨于、前副总理读信·泰那越(潮安)22亿美元;协成昌集团的李文祥(普宁)家族23亿美元;协联集团的陈如竹(潮阳)20亿美元;酿酒巨子苏旭明(澄海)20亿美元。
现在,由于泰国潮人多数已加入泰籍,泰国的潮人既为泰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又情怀故土,心系桑梓。许多潮州人在泰国合辛茹苦,稍为有积蓄后,就将自己的部分收入寄回家乡赡养家眷。潮州有句俗语:“番邦钱,唐山福。”侨批“曾是近代潮属各地的重要收入,而来自泰国的侨批最多。
泰国的潮人具有爱故国故乡的光荣传统,他们一旦事业有成,就必回极故乡。许多知名潮人先后在故乡捐资捐物,修桥造路,办学育才,兴建医院、养老院等,遍及潮汕各地,数不胜数。泰国工商巨子、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主席、潮州会馆永远名誉主席谢慧如先生(1913—1996),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先后在北京、天津、四川、广州、潮州、汕头,揭阳等地捐巨资、办公益、造福社会。其中仅其故乡潮州市便先后捐资6800万元人民币,兴建慧如公园、谢慧如图书馆、泰佛殿,潮剧团艺乐宫。在汕头市则有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汕头市技工学校等。泽荫桑梓,有口皆碑。
(摘自〔潮汕文库〕“海外潮人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