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试验区着力转型升级,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建立符合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境投资、贸易机制,打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摘自国函〔2014〕123号
9月15日,汕头经济特区再次敢为人先,在金融创新上吹响号角。华侨板正式在全国唯一以“侨”为特色的国家级战略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启动。首批约218家企业挂牌,“零门槛、零费用”,企业即可挂牌展示享受融资服务。国务院在去年9月15日批复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赋予了汕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重大使命,先行先试,发展以跨境金融为首的九大都市产业。在此背景下,由广东省金融办、广东省侨办牵头,以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为载体,在华侨试验区成立运营中心,负责运作华侨板。
华侨板是“华侨试验区板块”的简称,华侨板按照“内企内融、外企内融、外企外融、内外联动”的顺序,为境内外侨企、侨资,特别是粤东西北和境外华侨企业提供各类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股权众筹、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投融资产品和金融服务。华侨板将打造成华侨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国际侨企侨资的重要资本中介平台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金融节点。
从洽谈到上线不到两个月
“一花引来万花开”,华侨板作为撬动华侨华人金融资本的支点所在,主要面向侨人、侨资企业以及粤东地区中小微企业,并将打造成为华侨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金融创新平台,促进华侨华人资本在境内外的流动。
华侨板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平台优势进行前期运营。同时,设立华侨板理事会,由在海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侨领或港澳台知名人士担任理事长,由侨领、港澳台知名人士、政协委员、知名专家学者等担任理事。
从洽谈到上线不到两个月,华侨板项目的推进富有特区速度。同样,企业也可以特区速度在华侨板实现挂牌,广东股交中心华侨板筹备组现场负责人林焕凯介绍道。“资料齐全3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审核,一周内完成企业挂牌审核。”
据了解,华侨板采用分层运营模式,内设展示孵化层(D层)、交易融资层(E层)。展示孵化层为挂牌企业提供宣传推广、路演展示、投融资对接、培训咨询等服务;交易融资层为挂牌企业提供私募证券发行、转让及跨境金融服务。
将成企业转板上市基地
汕头市民间资本丰富,民营企业活跃。据统计,民营经济已然成为汕头稳增长的主力军。2015年上半年,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9.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升到73.6%。但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融资难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正因如此,华侨板借力“互联网”,对接互联网资金渠道,成为企业转板上市的重要基地。“通过对接阿里、京东、苏宁、途牛、小金、网金社、凤凰金融等互联网平台,实现直接融资。此外,还可通过利用民间资本,打造民间众筹平台等,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林焕凯说。“另外,在华侨板挂牌的企业可以先经过挂牌交易孵化阶段进行企业股份制规范化改造。待符合相关要求后,即可申请企业上审,转板到主板、中小板或新三板进行股权交易。”
华侨板所依托的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是全省性的股权交易平台。目前已注册挂牌企业1212家,已为170家企业实现融资160多亿元,并与深交所共建企业联合孵化器、路演平台。据了解,这个股交中心的融资成本比其它平台相对较低。
不仅如此,政府还出台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挂牌。“前100家华侨板挂牌企业奖励2000元,前50家挂牌华侨板并完成股改的企业拟奖励20万元。”华侨板对挂牌展示企业,没有任何门槛设置,没有任何挂牌费用。除此以外,汕头市委市政府正研究出台华侨板挂牌企业的扶持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到华侨板挂牌。据了解,投资20亿元的华侨投资母基金也将设立,为华侨板企业保驾护航。
挂牌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据统计,根据已经审核完成的企业材料分析,挂牌企业中大企业类型以汕头传统制造业为主,如纺织服装、食品医药、陶瓷玻璃、电子信息、金融服务等行业。企业注册资本从几十万元到一个多亿,平均注册资本两三千万元。在注册的企业中,大部分为本地企业,占比达到90%,属于非汕头的企业达到10%,其中外资企业占比达到5%左右。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展示层次。华侨试验区管委会财政与金融局局长欧阳忠表示,“未来交易层是华侨板迭代更替发展的重点。”
华侨板作为汕头金融创新的一块“试验田”,将在跨境金融,特别是跨境人民币结算、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实施、打造华侨财富管理中心,以及解决当地企业融资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汕头“陆家嘴”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华侨板,广东股交中心也将配合华侨试验区大力发展跨境金融,探索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下一步,广东股交中心将与汕头市政府、华侨试验区一起遵循迭代路径,按照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平台搭建、机构组建、人才引进等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夯实建设华侨板的内容。
■个案
车族科技创业未满一年,已站稳粤东市场
欲借华侨板融资辐射全国
“在华侨板挂牌手续依据清单列表,资料清晰明了,没有繁琐的流程,业务进行中还有专人对接,2天内通过资料审核,1个月便高效挂牌。”拟在华侨板挂牌的广东车族科技公司负责人吴泽斐对于挂牌充满信心。在选择华侨板之前,吴泽斐已经对深圳前海做过的相关调查。华侨板挂牌的门槛低、立足于本地市场并提供完备的配套服务来促进企业融资这三个因素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华侨板。
车族科技是专门提供汽车美容等相关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目前已经有2万多注册用户,每天平均有1000个活跃用户,这个不到20人的公司目前月均销售额达到80万元。但是因为公司设立时间短,吴泽斐认为目前公司仍然需要巨大的资金和资本投入,以共赢为最终的理念,寻求外部资本注入成为他发展公司的一个迫切需求。恰好,华侨板提供的展示孵化等相关服务切实满足了他的需求。
路径
以项目落地促进金融创新
汕头华侨试验区高举高打,坚持走项目落地促进金融创新的路子,通过华侨板的成功启动来进行金融创新其他政策的延伸和扩展。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与深圳前海等其他自贸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华侨试验区是由开垦拓荒填海而成的一片新区域。在这片建设中的热土上,试验区的各种政策创新都是前所未有的。今年,广东省长朱小丹在会上表示,将在汕头华侨试验区深化改革,省级下放给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管理权限同样全部下放给华侨试验区。不同于深圳前海,其全力构建金融企业和跨境资金“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开放平台,并自去年以来,包括跨境人民币贷款、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等全新业务在内的政策均实现落地。
汕头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黄育斌表示,在金融创新上,华侨试验区作为一个平台有利于先行先试,但是政策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否则意义也不是很大。“根据目前业务开展的需求和已经落地的项目,看看投资者在金融等具体领域有什么需求,与国家大方向是否相合,这时候就看看能否争取做一些研究和分析,实现个别方面的突破。”
黄育斌重点介绍即将在试验区完成建设并启用的28层众创大厦。这是为打造创业生态圈而设立的大楼,相当符合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打造这些大厦需要资金,境外募资也需要专业渠道,于是就涉及到境外人民币到境内的使用问题。类似这样的政策在国内有些地方已经有所突破,跨境金融涉及到境外人民币在国内使用是否合规,是否会扰乱国内经济秩序等诸多问题。这又涉及到监管的力度。当然境外人民币利率比较低,对企业有好处。所以在金融领域的政策创新都需要遵守国家法律的情况下逐步做研究和推进。”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试验区正在加快推进锦峰华侨城金融中心项目落地。项目位于东海岸新城蓝水星片区,占地约1500亩,通过建设中国与世界各地区间的24小时跨境金融结算中心,区域产权、证券、期货与基金交易中心、跨境电商交易中心、海内外投资综合服务中心,形成面向全球的区域金融创新服务窗口,努力打造潮汕版的“陆家嘴”。
同时,众多金融机构也已经抢先与试验区签订战略协议,例如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率先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试验区建设提供300亿元的金融支持,以及债券、保险、理财等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也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于未来5年为汕头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投融资支持和投融资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极大促进汕头金融创新领域的发展。
纵深
跨境金融居试验区九大产业之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当前,创新驱动已成为南粤大地时代强音,而金融创新又是广东产业转型和经济升级的巨大推动力。大力发展跨境金融是国务院赋予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重任。
根据国务院批复,跨境金融位列华侨试验区九大都市产业之首,批复中更是明确华侨试验区要建设成为“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允许在跨境金融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发展新机遇
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对外发布,“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推进阶段。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开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我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将为金融创新发展和我国金融业“走出去”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汕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门户。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有序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日益加强,有利于试验区发挥生态、区位和港口综合优势,集聚海内外资源,以产业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竞争能力。目前,汕头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争创特区优势,加快粤东崛起。汕头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呈现上升的趋势。“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推进阶段,需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深化能源资源合作,加强社会民生领域合作。而这些都要求拓宽金融合作领域,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差异化发展使金融创新更有成效
在国务院批准设立汕头华侨试验区一周年之际,华侨板的设立满足了试验区发展跨境金融服务的要求。同时,引导试验区企业在华侨板挂牌交易,对接股权、债权、知识产权等多种融资方式,活跃试验区金融要素市场。此外,侨资基金也将通过华侨板,拓宽投资渠道,选择优质标的,实现资本回报,极大地促进试验区的有序建设。
目前跨境金融作为九大都市产业的首位,一年多来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和试验,华侨板敲钟是目前跨境金融领域的最新成果。国务院批准设立华侨试验区,促进华侨资本在内地投资,这其中涉及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等措施都可以借助试验区这个平台做政策的创新。“试验区管委会多次与各中央部门一起调研研究境外人民币在国内投资等的相关金融政策,并已做出诸多设想和思路,但是最后的实施需要得到中央有关部委的批准。目前我们正参考其他自贸区的政策,从使用范围、针对性的地区等方面做前期工作,更多金融领域的措施需要得到审批后才能开展。”
汕头华侨试验区管委会财政与金融局局长欧阳忠亦表示,目前试验区围绕总体方案规划和政策创新编制展开工作,在金融创新领域一直有进行专题研究。欧阳忠亦认为,由于华侨试验区与其他自贸区有所区别,故试验区坚持走差异化发展思路,使金融创新更有成效。很多金融政策,例如在自贸区落地的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金融政策也与当地在研究沟通中。
华侨资源丰富带动跨境金融
华侨资源是试验区的宝贵财富,目前,海外潮汕籍华侨华人多达1500多万,约占全国海外华侨华人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潮汕籍华侨华人经济实力雄厚,生产营销网络成熟、政商人脉关系广泛、中华文化传统深厚,对于回国置产兴业、报效故土家乡充满热情,是新时期试验区的重要依托。海外华侨华人对于试验区的跨境金融更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丰富的华侨资源在可期的未来将大大推动试验区跨境金融的发展。
在今年汕头市政府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程在香港召开的征询意见座谈会上,全国侨联副主席、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长、亚洲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有庆表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的不少华侨金融机构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在试验区内有计划地引入华侨金融机构,条件是存在的。“我们泰国盘谷银行在内地的第一家银行于1992年在汕头创立。面对汕头现在的新发展,盘谷银行有信心可以利用新的机会重返汕头,具体情况双方可以好好探讨。建立跨境合作的金融产业,实现汕头内外金融资源的优势互补,政府的政策相当重要。课题组已经就有关政策提供了若干建议和说明,这是很好的开始。这是国家给汕头的一次新机会,我对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