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同年12月8日,华侨试验区正式挂牌。一年多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进华侨试验区建设发展,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目前,试验区起步区建设如火如荼,改革开放迅速推进,扩容提质步伐不断加快,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截至去年底,试验区480平方公里范围内注册企业已达2129家,总注册资本达到198亿元。华侨试验区已经成为汕头“双引擎”驱动发展的国家级战略平台之一,有力助推了全市振兴发展。
PPP模式新突破
试验区开发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我市大胆探索实践,创新开发建设模式,与中信集团、中交建公司战略合作,率先运用PPP模式进行城市开发建设。中信滨海新城项目规划面积达168平方公里,总投资达到500亿元,包括土地一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和城市产业投资的一系列资源整合;而在东海岸新城项目,由中国交建投入围填海建设资金,市政府则主要负责项目规划、协调、服务及监管,协助完善项目前期手续报批等工作,政企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试验区还广泛运用PPP模式推进广澳港区部分基础设施、粤东物流新城、华侨产业新城、锦峰华侨城金融中心等项目的建设。
此外,中国科协在汕头设立海智计划广东(汕头)工作基地,中国侨联“新侨回国创业示范基地”项目落户试验区。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批准同意在试验区设立港澳独资经营娱乐场所。华侨试验区被列为全国5个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之一。试验区管委会已经构建起扁平化、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全面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创新试行一址多户,以及企业注册地与经营地相分离的登记模式,推进投资便利化,努力形成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起步区建设提速
我市按照粤东中心城市的定位,加快发展空间和功能布局的战略性优化,通过优化提升珠港新城和粤东物流新城产业形态,拓展南滨新城、东海岸新城发展空间,使之成为新的中心城区。同时,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起步区的东海岸新城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超110亿元,围填海及水利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全长16公里的滨海大道已基本贯通,市华侨实验学校已开工建设,国家示范性高中和国际学校、国际医院正抓紧开展建筑方案设计;投资57亿元的汕头海湾隧道已进入施工建设,南滨新城中轴线建设全面启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核心主体结构基本建成,整个片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8亿元;国际潮商总部大厦,珠港新城雅士利、太安堂等总部大厦,国瑞会展酒店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此外,汕头保税区6.7平方公里的填海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招商引资形势喜人
在新区开发建设中,我市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复中明确指出的九大主导产业为主线,重点推进文化、金融、物流、先进制造和旅游等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力争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我市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侨乡资源,充分利用汕头经济特区、华侨试验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多重政策优势,在去年9月份设立汕头华侨股权交易中心,截止2015年底,“华侨板”挂牌企业372家,意向股权融资38.2亿元,意向债券融资19.9元,累计意向融资额58.1亿元。另外,我市与中国华融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华融华侨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已落户华侨试验区,加快锦峰华侨城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潮汕版的“陆家嘴”。
此外,加大通用航空产业园区的引进和建设力度,依托高端游艇产业园,发展游艇制造,打造粤东高端游艇制造基地;依托锆产业园区,建设以锆为核心的新材料应用研发基地和中试基地,全力加快中国(澄海)锆城建设。大力推进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华侨创新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建设,推动益德环保全生物降解农地膜、中核集团新材料、超声电子等一批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