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益慈善 >> 正文

“最美家庭”郑开德一家兴业行善造福一方

    来源:汕头都市报    作者:郑于蓝    2016-03-04     浏览:

  • 字体:

在汕头市潮阳区练江出海口,双髻峰下,三角河蜿蜒流淌而过一处山海相映的地方,名叫金浦乡。1942年,郑开德就出生在这片隽秀的土地。如今的郑开德已年过花甲,回顾他的大半生,人们不禁要叹是一个创业致富的传奇,也是造福桑梓、反哺家乡的模范,当地人更用“饮开德水,走开德路”来传颂其及家人的义举。今天,就让记者带您走进郑开德一家,倾听郑家兴业行善的故事。

儿时的郑开德,饱受饥寒交迫之苦,父母省吃俭用将郑开德送入学堂读书,但家庭经济难以支撑学业,郑开德无奈辍学,操起放牛鞭分担家庭重担。数年后,父母含辛茹苦又一次让郑开德捧起书本。尽管前后加起来只读了6年书,但学习经历启迪了郑开德的善美心灵,打开了郑开德的智慧之窗。

新中国成立后,郑开德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中,白天在田间劳动,夜晚到练江撒网捕鱼,是当地出名的渔耕好手。改革开放时,郑开德抓住机遇,在村里办起了花生油榨油加工厂,废寝忘餐,日夜盯守在榨油机边,在他的悉心经营下,工厂生意如火如荼,也为以后的创业和成功奠下基础。90年代初,郑开德毅然决然打起包裹,上深圳勇闯新天地,这年他已51岁。通过辛勤耕耘,郑开德从组建工程队承揽基建工程,到成立大型建筑公司,成功承揽了深圳职业技术学校基建工程。公司的发展势头迅猛,事业突飞猛进,郑开德以自己和夫人郑惠銮的名字联袂,创建了德惠国际(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如今在深港两地已是颇有名气的企业。

事业有成后,强烈的家乡归属感与浓浓的家乡情结,让郑开德心系家乡父老,倾情为桑梓营造福祉。2003年,近8万人口的金浦没有一所完整中学,教育资源紧缺,校舍严重不足,学位紧张,每年约400名学生未能读完初中,200多人必须到外地读高中。郑开德慷慨解囊,无偿捐资兴学育才,在2004年建成金堡中学,解决了社区孩子“读书难”问题。

同时,为解决街坊行路难,郑开德先后捐资捐资1000多万元为村里主要道路铺筑水泥路面,新筑道路桥梁;为解决群众饮水难,在2002年金浦街道实施水改时,郑开德捐资400多万元,完成了三堡社区的水改工程,让乡民用上卫生、洁净的自来水;为解决乡里排灌难,他又捐资修复排灌渠道、添置抽水机等设备,使农业生产连获丰收。

除此之外,郑开德还出资建设金浦街道和三堡居委两所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年承担两所活动中心的费用,至今已捐资150万元,并建设三堡居委青年活动中心,成立德惠基金会,每年拨款几十万资助村里老弱病残,孤寡户等。

多年来,郑开德身体力行,为家族成员树立了一个榜样,也培养起良好的家风。建设金堡中学时,有时资金调度上遇到困难,为免延误工期,郑开德就向在深圳主持公司日常事务的大儿子“求援”,每次都能得到儿子的鼎力支持,款物及时到位。如此善事,郑家老少总能互相通气,步伐一致。在郑开德眼中,家乡是扎在心中的根,乡亲是割舍不断的情,而家人就是自己的坚强后盾。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