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汕大创行团队开展项目推广非遗文化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余丹    2016-03-25     浏览:

  • 字体: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也是城市魅力的集中体现。在潮汕地区,千百年来诞生过无数精妙绝伦的传统手工艺,比如潮绣、潮汕剪纸等,它们承载着这片宽阔平原的人文历史。但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这些传统手工艺却渐渐没落。

由60名学生组成的汕头大学创行团队,一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在深入了解潮汕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后,该团队“潮类拔萃”项目组协同各方,注册成立了“承艺文化传承中心”,试图通过建立营利性的培训公司,推出手工艺培训班,让潮汕非遗传统手工艺重现生机。

这些培训班的开办,能否让潮汕非遗传统手工艺重现生机?近日,记者对话汕头大学创行团队。

手工艺人月薪仅2300元

在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汕头市又有6项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汕头市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3项,其中13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1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35人。

然而,在如此多的非遗项目背后,技艺传承却日渐艰辛。“我们调研发现,潮汕地区可统计的工艺师只有600余人,除了少数行业顶尖大师外,大部分手工艺人生活水平并不高,平均月薪在2300元左右。”汕头大学创行团队“潮类拔萃”项目负责人刘泽霖说,这些手工艺人多依附于大师进行工作,没有自己的品牌,再加上各类非遗项目各自为营,手工艺人的收入普遍偏低。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靠一项传统技艺收获一份不高的收入,是很难坚持的事情,很多传统手工艺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我们希望通过宣传和推广各类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公众的关注度,从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项目的市场需求。”刘泽霖认为,在提高传统手工艺技师生活水平的同时,发掘和培养更多潜在的文化传承人同样重要。

开办兴趣班实现“三赢”

事实上,为了走出困境,近年来不少学校都与大师工作室开展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训班,让工艺师们利用空闲时间教学,赚取额外收入,同时培养学生了解潮汕传统文化的兴趣,挖掘潜在传承人,并以此弘扬推广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试图实现“三赢”。

“现在有很多传统文化兴趣班,我们想进一步和他们联合。”刘泽霖说,汕大创行团队也试图通过设立营利性非遗文化培训班的方式,建立“承艺文化传承中心”,将一些传统手工艺人联合在一起。

“把几个非遗项目集合在一起的中心,我们是汕头第一家。”目前,该中心由潮绣大师康慧芳的女儿佘朝辉与投资方共同运营,计划与潮绣、剪纸、泥塑、潮筝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46个手工艺人签约。

据介绍,未来中心将发展成为以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项目兴趣学习培训为主体,同时集展览、销售及各类商业活动甚至旅游景点等各类形式于一体的文化平台。

培养年轻人的兴趣是关键

“潮类拔萃”项目指导老师DennisLee称,虽然这种营利性的兴趣培训班模式给传统手工艺带来了一线生机,但是市场的打开关键仍然在于年轻人的兴趣。

“我觉得这种模式是比较可行的,手工艺人可通过这种方式维持生活,但是要吸引青少年去学习这些课程并不容易,是一种挑战,除非这种课程对他们有帮助。”DennisLee表示,项目能做的也仅仅只是推广,要真正使这些手工艺得要延续,还需要手工艺人去寻找新的方向,找到新的方法,通过创新去重新吸引大家的兴趣。

调研中,汕头大学创行团队曾在东厦中学和金园实验中学进行了小范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的学生想报名兴趣班。刘泽霖认为,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培训班仍有一定的市场,通过打造这样一个文化平台吸引市民前来参观,可为培训中心和非遗手工艺人带来更多收益。

为了更好地推广非遗项目,“潮类拔萃”项目组还准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活动,与金园实验中学以及东厦中学合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活动。“我们希望先用公益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潮汕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开拓市场,帮助手工艺人。”DennisLee说。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