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阶联新力量 >> 正文

潮商刘绍喜:人生如木“灼灼宜华”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雷中校 朱文彬    2016-05-17     浏览:

  • 字体:

木,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说文解字》语曰:“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木字,简单四笔便可勾勒,恰似潮汕商人刘绍喜如木人生:刘绍喜的第一笔是从零到一,选择了木业作为人生真正的起点;第二笔是向下扎根,奠定一生事业的根基;第三和第四笔是一撇一捺,育好两个儿子传续家业。

人间四月天,海滨邹鲁,潮汕大地,万木逢春。

从中国南大门深圳沿着海岸线向东300公里,就来到了“省尾国角”之地,汕头。这个低调不起眼的城市中,却有一座国内最大的民间藏木博物馆,奇珍异木,名雕私藏,气势恢宏,绵延成一条木文化长廊。这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宜华集团董事长刘绍喜倾耗巨大精力和财力之作,寄托着他对木的深爱之情。在这里,刘绍喜向记者袒露了他一生筚路蓝缕的创业奋斗史。

刘绍喜一生与木结缘,以木起家,轰轰烈烈;以木立家,风雨雷电;以木传家,安逸平淡。从种子到大树,从独木到成林,刘绍喜奋斗不止,完成了从赤贫到富豪的蜕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绍喜不善言辞,却用自己的行动鼓舞和帮助了身边的人;老树前头,万木成春,刘绍喜站立潮头,将接力棒交给新生一代。

创业:从“木头人”到木业人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刘绍喜的办公室,他正在忙着打手机安排工作,招手示意我们稍坐片刻。刘绍喜身材魁梧,配上油光大背头,崭新短袖T恤,深色长裤加上锃亮的黑色皮鞋,让他颇有精气神,丝毫看不出凌晨3点多从我国台湾辗转回到汕头家中、早晨8点钟又准时到办公室工作一天后的疲惫。

他似乎早已适应这样的节奏,此次采访后数小时,等待他的将是一趟30多飞行小时的出差——前往非洲加蓬进行一次重要考察。原本,刘绍喜可以推后记者的这次采访,从我国台湾直接去加蓬,这样可以减轻不少的舟车劳顿。“之前约好了,不能不讲诚信。”刘绍喜淡然一句说,“即便我的理由再充分,也不能随便推掉。”

这就是典型的潮汕商人,素有“东方的犹太人”之美誉,似有与生俱来的经商基因和血液。几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商传统,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刘绍喜出生于汕头。潮汕商人善于经商的种子,大多萌芽于贫困。刘绍喜是其中之一。

“一家三代八口人,挤在一个17平方米的旧屋子里,家里还欠着一屁股外债。”对小时候穷困的记忆,刘绍喜难以忘却。世代务农,长辈身体不好,一大家子的生计重担,主要落在了两个劳动力肩上——身为长子的刘绍喜和他的母亲。

还在读小学时,刘绍喜就想方设法地帮助补贴家用。12岁那年,刘绍喜放下书本,到街头卖起对联,做起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生意。

如果不是最困难日子的到来,刘绍喜的人生可能会选择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曾经刘绍喜也看不到有什么样的前途,反正世代务农,就安心到地里干干农活,拉扯一下弟弟妹妹,这辈子当好一个农民就差不多了。

后来爷爷奶奶生病,全家不得不东拼西凑,向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借了4300多块钱治病。对刘家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刘绍喜下定决心拔掉这个穷根。他告诉父亲:“我要做生意,要赚钱,将来盖镇上最漂亮的楼房,让你们过上舒适日子。”“饿死不打工”,这句专门针对潮汕人说的话,也印在了刘绍喜身上。

“我在17岁时就走上社会,帮助家庭承担生活重任。”刘绍喜告诉记者,他探索过很多生意,倒腾过糖、瓜子,卖过衣服、鞋子,还卖过猪肉。但都没起色,直到数年后,因从小性格木讷而被叫“木头人”的他,做起了木头生意。

“我在1987年创办槐东家具厂,踏上创业之路。”24岁的刘绍喜,凭着借来的800块钱,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槐东,是刘绍喜一家所在的村子。而所谓的家具厂,其实就是一个简陋工棚,里面只有一台二手的电锯而已。一张保留下来的黑白照片中,木屑尘末漫天,刘绍喜倚在电锯旁,青春年少。

“创业之初,为了打出名堂,我甚至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推销手法。”刘绍喜经商智慧开始乍现——为了推销产品,他不收钱求别人试用,一年后如果满意再结账。

结果正中下怀,这一营销手段口口相传后,客户立马多了起来。刘绍喜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2年,刘绍喜正式启用“宜华”名号,成立宜华装饰木制品公司。

百载商埠汕头,北回归线在此画下热带的起始线,沸腾着潮汕人闯荡的血液,面朝大海又赋予了潮商纵横四海的天生情怀。

事业起步后,刘绍喜的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一开始,由于没有知名度,为打开市场,刘绍喜先做起了贴牌(OEM)港台家具的活。

怎样打出宜华的牌子呢?刘绍喜开动脑筋,把自己厂家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打进产品包装。但宜华的产品刚到海外市场时,还是不太被接受。

“当时面对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参考的情况下,公司把整个流程细分成100个标准化的工步,实现了非标准化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并向客户公开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的记录,甚至承诺先卖货后收款。”刘绍喜见山开路、遇河架桥,终于“以良好的运行控制和过硬的产品指标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打开了宜华以自有品牌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

立业:从农民企业家到资本领军人

《春秋繁露》云:木者,春生之性。

“应该说,在初创阶段,我是凭着超强的直觉与本能,顺应天时,坐拥地利,共聚人和,顽强而蓬勃地生长。”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刘绍喜筚路蓝缕的路上,鲜花满路。

刘绍喜说,宜华走到现在的阶段,关键是顺应时代走对了三步:一是赶上了房地产的黄金时期,始自于2000年;二是推动宜华两家企业上市,2004年、2007年宜华木业(拟更名为“宜华生活”)与宜华地产(已更名为“宜华健康”)先后IPO和借壳上市;三是涉足PE,始于2007年。

这关键的三步意味着什么呢?刘绍喜算了一笔账:创业初五年,宜华发展已相当之快,每年能赚到100万的利润;现在,公司光每个月出差的飞机票报销,都不止这个数。

“目前宜华集团已发展成为集木业家居、地产开发、健康医疗、战略投资四大产业于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总资产600多亿元,拥有100多家国内企业和境外办事机构。”这是刘绍喜非常熟悉和骄傲的账本。

宜华汕头工厂的展示厅中有一张巨幅的世界地图,除南极洲外,宜华布局的小灯已密密麻麻布满了其他几大洲。宜华参与投资的A股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拟上市公司,已经多达70余家。

“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代诗人苏麟的诗句,蕴藏着刘绍喜成功的密码。刘绍喜所说的“超强的直觉与本能”,是他善于理解透彻国家政策和研习发展大方向,能从国家政策中,嗅到商业机会。宜华每次战略方向选择,都与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相应相随。

“宜华走过了资源的积累阶段,扩张的内在需要在市场环境重大变动的背景下,就有了明确的指向——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2004年8月,刘绍喜将宜华木业打造成汕头第一家上市民企,随后又将宜华地产打造成粤东第一家上市房企,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各种融资功能,带动更多企业成功上市,许多吃第一口螃蟹的故事,至今仍是潮汕人口中的美谈佳话。

谈及上市好处,刘绍喜说:“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要把企业推向资本市场,让企业成为公众公司。一方面,这有利于品牌传播,增强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和信任,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走向资本市场,可以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如今,熟稔资本市场的刘绍喜,有着更深的领会。“任何金融工具的使用,必须要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并且能够和企业发展阶段匹配起来。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而诚信则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诚信融资、诚信经营、诚信服务、诚信交易、严格履行承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是上市公司应当履行的义务。”

刘绍喜仍在精准地踏着国家政策的节拍。“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健康中国”、“工匠精神”等,这些写入国家战略和政策的词汇,宜华都合乎时宜进行先行布局。

“国家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质增效的重大机遇,民营企业应该成为新动能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应自觉紧随国家战略,确立发展新理念新思路,主动‘+互联网’,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焕发生机。宜华一直在探索传统行业的非传统发展路子,尤其是聚焦建设生态系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营实体向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变。”

刘绍喜告诉记者,目前宜华集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已经分别形成“互联网+泛家居”和健康医疗两个产业生态圈。宜华木业通过打造“Y+生态系统”,从传统的家居制造企业逐步转型升级为“互联网+泛家居”住居生活一体化服务商,未来将围绕住居生活的相关多元化,打造一站式的置家及生活配套服务;宜华健康构建集医疗后勤、设备研发、设备生产、网络医疗、医疗护理、高端养老于一体的健康生态链,未来将继续在医疗健康领域不断投入,优化、完善产业布局,保持良好的持续盈利能力。

传业:

从“挖洞人”到“现代愚公”

《管子·权修》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于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早在壮青和壮超兄弟俩还是懵懵懂懂的小学生时,我就安排他们到宜华的高层会议上旁听。”发展宜华是“以木为本”,传续家业乃“终身之计”。

在刘绍喜回忆中,有时大人们开会到很晚,兄弟俩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偶尔听到有趣的议题,就立刻打起精神。每到假期,兄弟俩就到工厂转悠,在饭桌上听大人讲话,思想上慢慢地对创业产生了向往。

潮汕人有许多信条,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打虎要有好兄弟”。刘绍喜就有两个儿子,刘壮青和刘壮超,都是80后,一个生于虎年,一个生于龙年,是人们口中的“虎兄龙弟”。

“我俩就没有想过从事其他的事业。”刘壮青和刘壮超告诉记者,他们从小的理想就是经商。兄弟俩给人的印象大相径庭,刘绍喜称作是“互补”:“壮青更为稳重,心地善良,孝顺,爱面子,不会乱来事;壮超更有头脑,敢拼敢闯,心细,事情做不好不睡觉。”恰如一棵树,刘壮青的稳重是向下扎根的力量,刘壮超的拼劲是向上拓展的力量。

刘壮青说他平时喜欢看书,特别是历史类的,“历史能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刘壮超则是喜欢运动,尤其是耐力型的,3月份他参加的人生中第一个马拉松,就是25公里山地越野马拉松,还是提前完成,现在他正为明年初在我国香港进行的100公里山地马拉松赛做准备。“有过人的耐力,是一个企业家成功的必备素质。还有就是跑步能让我放空身体,静下心来思考。”喜欢高强度、有耐力运动,也给刘壮超以另一个收获,就是一个月内减肥30斤。

兄弟俩差不多是以厂为家,小学时听会,中学时实习,课余假期都在厂子里转悠。父辈言传身教,自己耳濡目染,不自觉地就在心中埋藏下接班担责的种子。在刘绍喜安排两兄弟去美国就读工商管理专业期间,正值美国14个州的27家家具公司对从中国进口的木制卧室家具提起反倾销诉讼之际。2003年12月,美国商务部开始立案调查,次年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认为,美国同类行业因中国家具进口受到实质性损害。

“成年不久的壮青壮超协助宜华积极应诉,并带领其他中国家具企业正确应对,最终赢得了诉讼,为公司开拓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刘绍喜说。

“虎兄龙弟”日渐成熟,回国后在公司管理岗位干得十分卖力,有声有色,不少同事经常凌晨三四点还能收到他们的邮件,这让刘绍喜放心地安排起接班事宜。

今年4月9日,刘壮青辞去宜华木业副董事长职务,随后就任宜华健康总经理,搭起了交接班的大体框架。据刘绍喜安排,医疗健康产业主要由哥哥刘壮青规划开拓扩张,木业家居产业主要由弟弟刘壮超主导转型升级。

“他们不是简单的接班,而是带领企业实现突破与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二代’。”刘绍喜的愿望,恰是兄弟俩想要做的。

刘壮青告诉记者,他的任务不仅是接“班”,更要担负起实现基业长青和企业家精神传承,带领企业实现突破与创新。“只有拥有创新精神,企业才能永葆活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所以我每一天都是在创业的路上。”

刘壮超说,他最大的理想是让宜华基业长青,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每一个企业的成功,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进入一个创新和变革的阶段,所以,应该主动拥抱新时代、拥抱新趋势。”

双木成林,三木成森。刘绍喜说,交接班不是简单让儿子继承家业,而是交给一个职业人才团队,打造一家百年企业。

具体来说,宜华健康由陈奕民(刘绍喜妹夫)、刘壮青主导;宜华木业由刘壮超、万顺武、刘伟宏等团队领衔;地产业务由刘绍生(刘绍喜弟弟)接盘;宜华资本交刘壮青执掌;刘绍香(刘绍喜妹妹)则充当整个集团的“大内总管”角色,按照既定战略协调整个集团内部资源配置。

“一直以来,都是我一肩挑,现在要一件一件放下了。”刘绍喜把经营企业比作“挖山洞”,他现在要做“现代的愚公”,就是看着大家去挖,自己保证方向不走偏,这样才能带领众人挖出另一番洞天。

刘绍喜想要传承下来的,还有根的文化。宜华总部建在他创业的原址上,曾有很多机会刘绍喜可以搬到大城市去,不仅有补贴,或许还有更大的空间。不过刘绍喜认为他的根在这里,宜华的根也在这里。

在宜华总部大门口,刘绍喜建起了刘氏大宅,把老母亲专门接进来住。“孝顺也是根,这也是接班的条件。”刘绍喜说,如果你不孝顺,肯定做不成朋友。刘家还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只要不是公务出差,每周六一大家子人都会来陪刘母一起吃饭,不谈工作,只叙家常。

与木结缘三十年,刘绍喜带领的宜华,也伴着年轮一圈一圈粗壮。木的文化,也流淌在刘绍喜的血液之中。

“对木的感情,就跟我对两个儿子一样。”他说。

人物简历

刘绍喜

生于1963年12月,1987年靠800元创业起步,1995年组建宜华集团。现任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宜华木业董事长。

刘绍喜是杰出的潮商代表、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家。现任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我国香港地区中国商会创会会长;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全国十二届人大代表,广东省第九、十一届党代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广东省九届政协委员。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