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广东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作现场会在清远举行。
这是2013年广东提出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第四年召开全省工作会议。不同的是,今年的会场首次放在了粤东西北地市,并组织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清远市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几年来,在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三大抓手”的全力推进下,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50公里,全省83个省产业转移园(产业转移集聚地)中有71个位于粤东西北地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有序推进,全面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大会主题直接定为粤东西北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把“三大抓手”中的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产业园区提速发展,通过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共建实现产业高水平转移。力争到2017年,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比2013年翻一番,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产业园区吸纳就业超过100万人。
产业园区已成为
粤东西北发展重要增长极
当前,我省进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是粤东西北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全省共设立省产业转移园和产业集聚地达83个,包括地级以上市共建或自建的示范园15个、县区主导建设的一般园25个、起步园13个和产业集聚地30个。其中2013年以来新设省产业园区17个和产业集聚地30个,已基本实现全省县域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地)全覆盖。
在产业园区带动下,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13.6%,高于同期全省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园区累计吸纳就业约93万人,其中约70%为本地劳动力。产业园区已成为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与此同时,粤东西北各市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积极对接珠三角,开展从龙头到配套企业的产业链招商。2013年以来,新入园工业企业1450家,计划总投资3400多亿元,已完成投资额1200多亿元,其中来源于珠三角的企业数量约占40%,投资额占比达42%。
促进产业链跨区域融合
形成产业新布局
从现状来看,我省粤东西北产业园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与其在推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中所承担的使命任务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如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传统产业、资源型产业、中低端产业占比仍然较大;部分园区规划发展重点不突出,主导产业尚未形成;部分园区落地企业相互关联度低,难以依托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等。从产业规模上看,还有20个园区年产值不足10亿元,尚处在基础建设和产业培育的起步阶段。从项目建设上看,有10个园区2015年全年没有新落地工业企业。
当前,推动产业梯度转移正迎来重要窗口期,一方面珠三角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不少企业确实存在转移的需要,另一方面粤东西北发展条件特别是区位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为加快推动“双转移”、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创造了良好机遇和条件。
通过产业共建实现产业高水平转移,意味着粤东西北要与珠三角站在同一个产业水平上,决不能走过去遍地开花的老路,更不能犯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
进一步深化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对接与分工协作,构建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新布局、新体系,一方面要着力推动珠三角地区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功能性转移,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引进项目与当地原有产业联动发展,激发原有产业发展潜力,促进产业链跨区域延伸、对接、融合,形成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新布局。
明年产业园区
吸纳就业人口将超100万
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将成为粤东西北产业转移项目落地见效的关键年。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更好地推进产业梯度转移,下一步我省将优化总体布局,加强对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划引导,促进区域间产业合理布局。特别是加强政策引导,研究促进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梯度转移的政策措施。在促进项目转移方面,将建立产业转移目录和转移企业数据库,着力推动珠三角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项目、珠三角主导产业的配套企业、珠三角拥有较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加工贸易企业等四类项目转移。
会议还透露,我省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实现工业入园、集约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的大型产业园区和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及主导产业,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相互依托、联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争到2017年,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比2013年翻一番,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产业园区吸纳就业超过100万人;到2020年,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比2013年翻两番,大多数产业园区年产值突破100亿元,产业园区吸纳就业超过150万人。
■纵深
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年度考核结果出炉
汕头湛江梅州分居各片区首位
在22日广东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作现场会上,省政府通报了2015年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完成情况、2015年度评估考核情况。
通报显示,2015年度各市评估考核结果为:粤东地区:汕头市(87.65分)、潮州市(86.40分)、揭阳市(85.52分)、汕尾市(85.08分)。粤西地区:湛江市(89.30分)、茂名市(88.50分)、阳江市(86.60分)。粤北地区:梅州市(89.90分)、河源市(87.80分)、清远市(86.75分)、韶关市(86.59分)、云浮市(86.10分)。
在对省有关单位的考核上,得分排名前10位的是:省发展改革委(96.88分)、省交通运输厅(96.01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95.91分)、省编办(95.85分)、省财政厅(95.81分)、省科技厅(95.65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95.43分)、省国土资源厅(95.38分)、省林业厅(95.34分)、省农业厅(95.28分)。
据悉,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专题听取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审议通过2015年度评估考核工作方案和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今年4月,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启动2015年度振兴发展评估考核工作。经过地方自查、指标考核、实地检查、工作测评、公众评价等环节,6月中旬汇总了考核情况,经报省委、省政府审定,形成最终评估考核结果。
数读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成效
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粤东西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8∶45.2∶41.0,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8%。新建1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成22家省级孵化器。
区域发展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省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5.8%。分片区来看,粤东、粤西、粤北占比分别为15%、31%和36%。2013年以来,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6%,是全省平均增速的2.8倍。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50公里,出省通道达17条,如期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超额完成6000公里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建设。揭阳潮汕机场年客运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
园区布局优化、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省共设立省产业转移园和产业集聚地83个,基本实现全省县域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地)全覆盖。河源、清远市先后获批国家级高新区。2013年以来,产值超百亿元规模的园区从13个增长到25个,其中超过500亿元规模的园区有2个。
全面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开展
各指挥部引进产业项目692个,其中在建项目500个,计划总投资1826亿元,完成投资406亿元;投产项目192个,完成投资197亿元。珠三角帮扶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95亿元。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稳定达标。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5.3%和17.5%。
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
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达81.1%。全面铺开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市场主体28.2万户,同比增长8.2%。
社会民生事业短板加快补齐
粤东西北城镇新增就业57.1万人、转移劳动力53.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