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放缓现象非中国独有,全球各种类型的国家都正在经历经济调整的压力。”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第十四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十三五”规划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决胜时期。现阶段,很多人都在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能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平均每年6.5%以上的增长速度?在论坛闭幕式上,林毅夫重点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因为必须保持6.5%以上的经济增速,才能确保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尤其是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正因如此,大家才会尤其关心6.5%这个数字。”林毅夫表示,城乡居民的收入也要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这也需要我们在“十三五”期间保持6.5%或者是比6.5%更高一点的增速。
对于中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开始下滑的原因,林毅夫认为,体制、机制问题和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确实都存在,但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更重要。
对比与中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金砖国家可以发现,他们的经济增速也同样是在2010年以后急剧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中国更大。巴西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10.6%下降至2015年的-3.8%,俄罗斯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4.5%下降至-3.7%,印度虽然在2015年增长7.5%,但这是触底反弹和改变经济增长统计方法的结果。林毅夫指出,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虽然没有我国所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但却和我国经济表现相同,因此可以判断经济增速下滑还存在外部性原因。
再来对比高收入、高表现经济体。新加坡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15.2%下降至2015年的2.5%,韩国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6.5%下降至2015年的2.6%。“这些所谓高收入、高表现经济体,体制与机制问题较少,甚至是不存在的,为什么也跟中国有同样的经济增长表现?还是因为有共同的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林毅夫表示。
对于占全球GDP一半的发达国家,林毅夫表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速尚未完全恢复,2015年欧盟经济增速为1.7%,日本为0.5%,而美国也只有2.4%。“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长期以来是3%,正常来讲,危机过后会反弹到4%—5%,但实际上发达经济体并没有出现反弹。”
林毅夫表示,发达国家家庭收入自2008年以来没有增长,发达国家需求增长缓慢对出口占比较高国家的经济增长影响较大。
因此,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情况,林毅夫表示,就国外因素来看,其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比较悲观,中国企业要有准备,发达国家可能会长期疲软,未来出口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持续高增长。
林毅夫认为,固然我们下滑的原因有相当多的外部性、周期性因素,但是确实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确实得保持定力,下定决心将“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措施执行到位。
面对外部性、周期性因素,应当将国内丰富的资源条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维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将提升经济增长的后劲与质量,给中国企业带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如果将适度扩大总需求与补短板、降成本相结合,相信6.5%以上的增长目标能够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也会落实到位,经济增长的质量也能够提高。同时,如果能够维持6.5%的经济增速,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会达到一个百分点以上,还会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林毅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