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四川、甘肃灾情发生后,汕头人纷纷奉献爱心,在短时间内踊跃捐款捐物,记者采访了启程前往甘肃赈灾的存心善堂有关负责人,了解到赈灾背后的故事。
老人捡废品捐出爱心款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汕头人捐款捐物的义举非常热烈。据存心善堂负责人介绍,市民们自发捐款的爱心潮真让人感动,每天他们都接收到大量的捐款和物资。有的市民得知灾区的学校倒塌,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了善堂表达捐资建设希望小学的意愿,并称“资金百万不成问题”。
存心善堂一名义工还告诉记者关于两名高龄老人“特殊爱心款”背后的感人故事,原来,80岁的林素吟和75岁的姚亚梅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本就艰辛,但她们获悉汶川大地震后,也寻思要为受灾群众做点什么。于是,两名老人早上6时多就相约上路,一人拎着编织袋,一人提着塑料袋,边走边拣拾废品。她们每隔十几天就把卖废品积攒下来的钱拿来善堂捐款。善堂工作人员都十分感动,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啤酒瓶只能卖0.15元,一斤纸板卖0.6元,老人每次捐出的10多元需要走很多路捡很多啤酒罐才能换得。她们的爱心义举令人钦敬。
念念不忘灾区的老百姓
存心善堂常务副会长李广兴介绍,他们在5月30日赈灾回汕后又发动了这次赴甘肃赈灾的物资募集活动。70多岁高龄的李广兴上次带队到四川赈灾,这一次他仍然不顾劳累,带队奔赴甘肃。他告诉记者,自上次从四川灾区赈灾回来,他和善堂工作人员都有很大感触。“每天在重灾区与灾民接触的场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回汕后,我们念念不忘灾区的老百姓,希望能多组织赈灾活动。灾区还是需要我们的!”
独居老人捐出所有积蓄
在存心善堂的敬老院里,一位孤寡老人守在电视机旁,专注地看着有关抗震救灾的报道,眼里噙泪。他叫蔡伯,是原汕头罐头厂的门卫。以前靠着帮人写对联、捡废品过日子。而他这次却为地震灾区人民捐了自己的所有积蓄2万元。
善堂的义工介绍,蔡伯没有儿女,原住在金平区乌桥街道二马社区,十几平方米的旧屋里,堆满了捡来的易拉罐等杂物,今年年初在金平区民政局、街道等部门努力下,他才住进了存心善堂的敬老院。他平时写的一副对联卖2元,“2万元可是得写1万副对联才换来的!”对此,蔡伯只是淡淡地说,“我虽然没有儿女,但是住在敬老院里,生活有人照顾。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一点事情而已。”
义工积极参与募捐活动
在这次存心善堂赴甘肃赈灾队中,还有一名自费随行的特别义工,他是来自河南农村的吴会斌。吴来汕头发展已经十多年了,现是澄海区外来工慧斌学校的负责人,又是河南省邓州市的政协委员。他热心慈善事业,除了在家乡修桥、造路、打井、捐资助学之外,还在汕头存心善堂当了多年义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马上参加存心善堂的募捐活动,组织学校师生200多人次,利用中午和星期天到存心善堂当义工,帮助开展募捐活动。他还捐了新校服1600套和方便面、学习用品等赈灾物资和1万元善款。
当记者问吴会斌“这一次为什么要随赈灾队入甘肃”时,他说,一是想亲自到大地震重灾区为灾民出点力;还有就是想和灾区当地教育部门联系,接收更多的灾区学生到慧斌学校免费就读,以帮助灾区学生完成学业。
余震难挡赈灾人员脚步
据了解,存心善堂本次赈灾活动重点锁定甘肃两个受灾最重的地方———陇南与文县,这两个地方离四川青川很近,特别是文县与青川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余震不断,震感强烈。“我们一定要把物资送到重灾区!就是余震我们也不怕,再辛苦危险也值得!”随车前往赈灾的汕头善堂工作人员如是说。
[全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