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进与登泰山诗
来源: 作者:陈伟明 2014-09-14 浏览: 次
郑大进,字誉捷,号谦基,又号退谷(《清史稿•列传》记载为“字退谷”),揭阳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他从政三十多年,“凡经七省,遭遇盛明”,因屡有建树,政绩卓著,所以职位不断升迁。从初授直隶肥乡县令,累官至直隶总督,加太子少傅衔,赏赐孔雀翎、黄马褂,还得到乾隆皇帝赐坐、赐宴的高规格待遇,生平极尽荣耀。在潮州市太平路近铺巷口处有一座“圣朝使相”石牌坊,即为表彰郑大进的功绩而建。(该坊原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后因故与其它牌坊一起拆除,现潮州市人民政府为展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恢复建造牌坊街,“圣朝使相”坊也于原址复建。)郑大进位高权重,饮誉朝野,终因操劳过度,久积成疾,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病卒于任上,终年七十四岁,谥勤恪。皇帝恩赐祭葬,御赐碑文曰:“郑大进才优干练,志笃寅恭。出宰专城,早擅循良之誉;分符佐郡,兼推治理之长。”给予较高的评价。
笔者于几年前出差到山东泰安学习,有一天傍晚在泰山脚下周围闲游散步,来到离登山磴道起点不远的红门宫处,偶然发现墙壁上有一块石碑,上刻诗文,落款赫然写着“韩江郑大进”字样,不禁眼前一亮,于是仔细记录,并拍照存档。红门宫靠近登山磴道旁边,位于“孔子登临处”石牌坊后的左侧。该碑刻就镶嵌在红门宫外墙上,碑刻长115厘米,高60厘米,题为《登岱四首》,全文楷书,诗正文字迹清晰,文间有注释,注释字体较小,有些字难以辨认,现抄录如下:
登岱四首
(一)
岳麓晨钟急漏催,残灯隐隐傍云隈。
天门日出光潜达,水洞帘寒晓未开。
枫入晴岚深着色,涛生松壑乍闻雷。
散花别有修真处,山立□顶□□□时灵液风前切溯洄。欲游后石坞不果
(二)
落木萧萧馀素秋,峰回走马索添裘。□回马岭地势高寒
天孙界合红尘外,岳日宵悬碧海头。
何处秦灰然故劫,几人汉策得前筹。
文成既死无消息,犹向家山艳列侯。
岭上皆道观故云
(三)
五岳由来秩上公,继离出震德滋崇。
偶缘汉寺瞻云日,却借秦松纪雨风。
玉简千年回地轴,宋祥符间玉册屡现山中开元一柱发鸿蒙。唐摩崖石壁立绝顶
只今陟降红门下,并吊将军翊戴功。红门东为唐白骡将军冢
(四)
奉符见说乞除官,程道明以未得游泰山乞主县簿多少传疑待击弹。
碑始东封应有字,马如练白岂无鞍。
丈人何独因西海,神女却偏避灌坛。
宋世天书谁作俑,至今山外石仍完。
韩江郑大进(钤印二枚:“郑大进印”、“退谷”)
落款“韩江郑大进”,“韩江”二字点明了人物的出身地域。韩江是潮州的母亲河,郑大进故乡揭阳,而清代揭阳为潮州府属县,所以郑大进不具体称潮州或揭阳,而泛称韩江。再加上印章“退谷”的字号,也与文献资料吻合。因此,可以断定,上录诗文为乾隆朝官至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的揭阳郑大进所写无疑。
以上诗四首,题目已交代清楚,即郑大进登游岱岳(泰山)感兴而作,其中涉及到回马岭、后石坞、红门等都是泰山的景点。由于落款未署日期,因此具体是何年何月游览泰山或写诗刻石不明。郑大进一生为官,历经河北、山东、浙江、湖南、贵州、河南、湖北等地,据光绪《揭阳县续志•卷之三•人物志》记载,郑大进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擢山东济东道,历署按察使、布政使;三十三年(1768)迁两淮盐运使。”济东道全称为“济东泰武临道”,下辖济南、泰安等五个州府。泰山在泰安府辖区内,贵为五岳之尊,它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的封禅之地,人文胜迹众多。郑大进作为本区域最高长官,自当会登临圣地,凭吊先古,畅游揽胜,舒发情感。乾隆三十三年郑大进离任山东,迁两淮盐运使,从此之后再也没回到山东任职。所以,《登岱四首》应该是在乾隆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这期间内所作。而从诗中“落木萧萧馀素秋,峰回走马索添裘”之句分析,登岱之时当为余秋未尽的初冬时节。
郑大进是一位颇具才华的官员。他自幼“沐浴家训,性复开敏”,十五岁就“以五经补博士弟子员”,有神童之称。其著述原有《爱日堂诗文稿》和《郑勤恪公奏议》。据饶锷、饶宗颐《潮州艺文志》记载:“郑大进《郑勤恪公奏议》,未见。”饶锷按:“县志言公有奏议若干卷,今不可见。惟王先谦《东华录》载其任河南巡抚时,有报《开封得雨,河水骤涨,自请处分》,及《拟藩库章程》诸疏。任直隶总督时,有《请疏浚保定九龙河》一疏。”又“《爱日堂诗文稿》,清揭阳郑大进撰。揭阳李志书目著录,云:未刊。”由此可知,郑大进的存世文稿可谓廖廖无几,目前也只在光绪《揭阳县续志•卷之四•艺文》中载有他写的《张惕庵先生翼注论文序》一文而已。诗方面,查地方志书及文献资料,则尚未发现有任何记录,仅黄赞发先生搜集到贵阳石刻《登甲秀楼》诗一首。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曹秀先在《郑勤恪公神道碑》称,郑大进任直隶总督期间,被乾隆皇帝“召见顾问,锡赉便蕃,赐宴正大光明殿,恭和御制元宵诗章,朝士见者,咸推公为老诗伯。然后知公之政事与公之文学,皆高出侪辈也。”郑大进的才学出类拔萃,备受同僚所推崇。遗憾的是,这位“老诗伯”的《爱日堂诗文稿》却没能留传于世。因此,《登岱四首》尤为宝贵,可补地方史料之不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